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济南名医王兰斋

(2018-01-03 20:33:50)
标签:

王兰斋

韦继贤

季羡林

马瑞芳

分类: 中医文摘

济南名医王兰斋

         济南名医王兰斋


王兰斋(1878—1942),江苏扬州人,与吴少怀、韦继贤、王玉符并称民国济南四大名医
  王兰斋自幼在扬州习医,宣统二年(1910),携夫人来到济南。初居兴隆店街;后迁至东西菜园子街1,大门东面便是县东巷。他学有渊源,治医严谨,深受江南温热学派影响,尤善治温热病。除温热病之外,王兰斋还擅长诊疗妇科病,曾自行处方,配制成药,治妇女产后受寒症,效果颇佳。
济南名医王兰斋


       人们都知道,王兰斋是一位大方脉(内科)兼妇人科大夫,笔者却另有发现。笔者看到一张王兰斋毛笔手写并有落款的同济堂之亚圣膏秘方,开头注明:“亚圣膏治一切破烂诸疮并杨梅结毒,(同贴)之甚效。从帖之甚效之结论,可知此方已经其亲作验证。看来,疮肿科亦是他行医的领域。济南名医王兰斋


      王兰斋在济行医三十余年,活人无算,妙手惠及千家万户,誉满泉城内外。山东大学教授、作家马瑞芳在《祖父》一文中写到一事:19675,马瑞芳住在北京郭子化家中。一天,分管中医工作的卫生部副部长郭子化与清代御医蒲辅周聊天时,郭扭过头对一旁的马瑞芳说:“你祖父(马德甫)是青州名医,和济南的王兰斋、阮大生齐名。这时,王兰斋已去世25,他的名字仍没有被淡忘。
  王兰斋每日上午在家或坐堂应诊,下午出诊。在家诊病,一位病人收大洋2元;出诊一次,收大洋5元。尽管如此,求诊者日日车马盈门,总是应接不暇,每废寝食。

      王兰斋看病有一个特点,即同时来了几个病号,待全部问诊完毕,再一一开出药方。甲是甲,乙是乙,记得清清楚楚,绝不会混淆和搞错。他医德高尚,并非只认金钱。凡有病人求诊,不问贫富贵贱,随请随到,一心赴救,从不延误。亲朋好友介绍病人求他诊治,他一概不收诊费。周围街坊邻居求其诊病,也一律不收钱。对穷苦之家生病无钱买药者,他代其赊药。他晚年体衰,又曾摔伤,出诊时便自备人力车一乘,拉车者之外,又雇一贾姓随从,两人一拉一拥,时有王氏乘车,前拉后拥之说。车上挂灯四盏,夜间照路,成为济南一景。

      王兰斋医术精湛,不忘提携后进。1916,韦继贤21岁时,经亲友介绍来到济南宏济堂药店,先任司药生,继为坐堂医。他孜孜探求药理,严格掌握药物性能及应用;又攻研中医学理论,深明奥义。复得比其年长二十余岁的宏济堂坐堂医王兰斋的指点,医术精进,终成大器。后与王兰斋同列济南四大名医之列,成为泉城医药界的一段佳话。韦继贤擅治内、儿、妇科,尤其对温热病,诊察透彻,用药灵活,不能不说也得了王兰斋的薪传。上世纪五十年代,笔者幼患伤寒,住院月余,高烧不退,西医束手无策,多亏韦继贤妙手回春,中药三服即见成效,再服三服便出院回家。这活命之恩可说间接也有王兰斋的些许功劳。

       1920年前后,王兰斋曾应北方最大的实业家周学熙之邀,到天津为其诊病。时号称洋灰王的王锡彤病胃特甚。王锡彤是周学熙的左右手,交谊甚笃,在周氏两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期间曾任天津启新洋灰公司总代理、京师自来水公司总理。他因病辞去各公司职务,“汤药几无一日停。王锡彤的病症主要是呃逆、肝胃疼、便秘和失眠。他遍请中西名医二十多人,为其诊治,中医有王华庭、王竹浦、王兰斋、谈介眉、王振声、施今墨(京都四大名医之一)、戴华农、安干卿、曹巽轩(清廷御医)、张德纯、朱漪斋、汪尧民、赵士瓒、张颂椒等人。王兰斋便是由周学熙推荐而来。192011,王锡彤长子王泽敷久病不愈,延西医调治无效,刮痧则颇似炮烙之刑周缉之(学熙)闻敷儿病来视,颇怪服凉药之多,荐其所延医士王兰斋来诊

       王兰斋稳住了王泽敷的病情,又顺便为王锡彤把了脉。结果,“服热补之药亦大效。同年1129,“兰斋以孙病回济南。次年11,王锡彤次子王泽攽生病,王锡彤寄信济南延请王兰斋到津把脉时,王兰斋竟复函索高价不肯骤来。王锡彤无奈,只好选择了谈介眉。幸好,谈介眉仍执前说,服其药果愈(王锡彤《抑斋自述》)从王锡彤的评价看,王兰斋在这些良医中也是出类拔萃的。
  学术大师季羡林,当年也曾慕名延请王兰斋为其家人诊病。193368,正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季羡林,放暑假回到济南南关佛山街柴火市73号家中。613,晚上刚要睡觉,婶母忽大发病。呕吐不止,人事不知,冷汗遍体,状极危险。于是,他赶忙打长途电话给正在外地公干的叔父季嗣诚,催其回来。第二天,叔父就回来了,同时又请了王兰斋。到了第二天,婶母的病就有转机了。”620日、22,王兰斋连续登门诊病。24,“又请王兰斋,病人大好。”(季羡林《清华园日记》)30,天气闷热,下起雨来,季羡林又冒雨到老城内兴隆店街请了一趟王兰斋。只用了半个多月,季羡林婶母的病便已基本无碍。当时,南门外其住处附近有千芝堂、裕德堂、东运生、宏仁堂等国药店,这些药店都有坐堂医(也称药铺先生),季羡林家之所以舍近求远,自然是信奉名医的缘故。而名医也果然出手不凡。

       古稀之年,王兰斋仍忙于诊务,曾身染伤寒,尚未痊愈又频频出诊。颠簸劳累之下,病情复发,1942年冬不治而去。发丧时,送殡者达五六百人,或泣或涕,相伴呼啸的寒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