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苑嗣文
苑嗣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159
  • 关注人气:1,1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理解体检报告中的肿瘤标志物?

(2014-08-21 11:12:41)
标签:

健康

教育

肿瘤标志位

肿瘤

分类: 中医文摘

如何理解体检报告中的肿瘤标志物?

-----专家为您解析常见肿瘤标志物

    20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急剧飙升。据调查,我国恶性肿瘤年发病人数已由90万上升到130万,现有癌症病人200多万,预计到2025年时将上升至270万。原卫生部公布2006年恶性肿瘤已成为城乡居民首要死因。尽管疯狂的癌魔在肆意吞噬人类的生命,但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防治手段也逐渐增多。世卫组织早在1981年就提出:1/3的癌症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是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的。

     当下,老百姓对癌症几乎到了谈癌色变的程度,防癌意识也极度增强。在各种流行的体检套餐中,人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癌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检查项目的名称和字眼。许多人依靠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来判断自己患癌的风险。那么,癌肿在萌芽阶段能不能被及早发现?肿瘤标志物为啥被视为癌细胞兴风作浪的晴雨表?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及癌基因产物等。当机体罹患肿瘤时,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某些肿瘤标志物水平就有可能水涨船高。而化验患者血液、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肿瘤筛查、鉴别诊断、治疗后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依据,并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指导。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史,目前已有上百种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并研究,但现在能成功应用于肿瘤临床诊治、追踪复发转移的标志物仅有20几种。几种比较常见且十分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如下:

    1.甲胎蛋白(AFP):原发性肝癌、睾丸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2.癌胚抗原(CEA):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3.癌抗原125CA125):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4.癌抗原15-3CA15-3):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5.糖链抗原19-9CA19-9):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6.癌抗原72-4CA72-4):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7.癌抗原242CA242):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8.癌抗原-50CA-50):消化系统肿瘤、乳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1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胚胎细胞癌、滋养层肿瘤(绒癌和葡萄胎)等肿瘤的标志物;

    13.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癌的标志物;

    14.铁蛋白(SF):消化系统肿瘤、肝癌、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15.β2-微球蛋白(β2-MG):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甲状腺癌、淋巴瘤、骨髓瘤、肺癌、鼻咽癌等的标志物;

     16.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宫颈癌、肺鳞癌、食管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对当前众多的肿瘤标志物,临床上如何选择呢?不同的肿瘤会有一些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在高危人群中有筛查价值。癌抗原125则经常在卵巢癌中显露踪迹。在肺癌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有可能升高。这就明确提示,同一肿瘤可含多种肿瘤标志物,而同一种标志物可出现在多种肿瘤当中。为提高肿瘤标志物的辅助诊断价值,以及确定何种标志物可作为随访监测指标,应进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合理选择敏感性、特异性能互补的标志物组成最佳组合,联手出击。

     绝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可同时存在于恶性肿瘤及某些良性肿物、炎症、甚至正常组织中。这就是说,肿瘤标志物高不一定是肿瘤造成的;结果正常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完全排除肿瘤,也就是说假阳性和假阴性率都不少,如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水平都有可能攀升。同样,如原发性肝癌AFP的阳性率仅达75%90%,至少还有10%左右的患者AFP为阴性。

      因此,肿瘤标志物只能定量而非定性检查;换言之,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单次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参考作用有限,只有动态的持续升高以及对复发转移者才有更大的意义。针对肿瘤标志物不能给出明确答案、对是否患上癌症尚处于模棱两可的状况时,则需进一步通过CTB超、核磁共振或PET-CT加以识别,必要时须经过病理检查才能给出最终诊断。

   这是一篇非常全面的介绍肿瘤标志物的文章,能对不懂医而又关心标志物的人们进行答疑。尤其是在体检中发现肿瘤标志物单纯增高时,很多人忧心忡忡,担惊受怕。我有一朋友,体检时发现一肿瘤标志物升高,便怀疑自己罹患癌症,全身大检查,虚惊恐一场,啥也没查着,过了两年余,活得好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