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国医大师张灿玾教授

标签:
国医大师张灿玾黄帝内经健康 |
分类: 杂谈 |
拜访国医大 师张灿玾教授
五一前夕,因为《黄帝内经素问语释》一书的再版前去拜访国医大师张灿玾教授。张灿玾教授是首届国医大师,也是山东省的唯一一位。张灿玾教授曾经担任过山东中医学院院长,也是山东中医学院的八位学术元老之一(八老分别为周凤梧、张珍玉、徐国迁、李克绍、刘献琳、周次清、张志远、张灿玾,十多年前我们曾经出版过《山东中医药大学著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辑要》,每老一辑)。除张灿玾老之外,健在的还有张志远教授,年近九十,每周六下午在中鲁医院出门诊。张老今年八十有七,身体应该非常健康,给我们讲起内经,声音洪亮,滔滔不绝,能讲一个多小时而不感到疲劳。
张灿老是全国知名的中医文献大家,开创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文献研究专业,并使该专业在国内遥遥领先。张老是祖传中医,到他已经三世,21岁就独立应诊。1958年,被选送至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及卫生部委托南京中医学院开办的教学研究班学习。1959年进入山东中医学院工作至今,终身教授。
一个小时的交流,深感张老学问高深,尤其是对内经的解读,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些问题,我一直琢磨不透,大体了解但不确切,听张老一讲,豁然开朗。譬如:
“春三月,此为发陈。”我一直理解为“沉寂了一冬天陈旧的老根老枝开始发芽”,例如茵陈蒿,很多本草书解释为因陈根而发芽。张老解释为陈列发布,各种芽、叶、花陈列出来,发布春的消息。比我的理解更确切。
“冬三月……水冰地坼……”这里水冰地坼,我一直理解为水结成冰,地冻裂缝。我查了很多书也是如此解释。张老结合前后文,也就是互文,来接这个词。“春三月……天地俱生……夏三月,天地气交……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冬三月……水冰地坼……”由此观之,张老认为水冰地坼应为“天凝地坼”,雨凝结成雪,水凝结成冰。
张老对黄帝内经的研究真的是的全身心的投入,不为名利,只为学问。身居陋室,家徒四壁,四壁徒书。看着那些古代内经的各种版本,字体很小,密密麻麻,我都看不清,张老说我也看不清,只好依赖放大镜。张老边看边吟诵,真是全身心投入,自得其乐。如此做学问,真的令后学敬仰之至!自叹“望其项背而不能至焉”!
张老对当前的中医界的现状颇有微词,现在的中医大都是医匠,而不是医学家,缺乏学问,认为一个好中医必须要有很厚的国学功底,中医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成长起来的,包含了人文学在内,体现了“人与天地相应”的哲学思想。同时中医又是应用科学,理论离不开临床实践。临床医生在诊疗中要注意辨证多面化、个性化,要标本兼顾,对待病人要认真、要有同情心。此外,学术可以分派,但医生不能守派,要根据病情选方,不能拘泥。医生不能唯利是图,特别反对每诊看五六十病人甚至更多,认为这样是对患者不负责任。
张老还强调“非亲不传”。“你不是我的亲人,我对你的人品不了解,我怎么传给你?传给你,你拿着这个技术坑蒙拐骗,危害社会,岂不是为害一方?”还是强调为医要有医德。
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使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老先生有点孤芳自赏、恃才傲物,但人家有资本,确实是大家,大学问家!孤傲有孤傲的资本。正如干祖望教授所言“不遭人妒是庸才”。这种孤傲的知识分子应该受到重视、重用,应该给这种人创造一种氛围、环境,使其才发挥更大作用。这样中国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