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伴咯血治疗一例
(2014-05-22 17:05:52)
标签:
咳嗽咯血痰涎壅盛支气管扩张中医 |
分类: 医案医话 |
咳嗽伴咯血治疗一例
魏某,女,65岁, 2014年4月12日初诊
患者咳嗽,咳吐大量黏痰,或黄或白,自去年12月份开始持续至今。近5个月来一直卧床休息养病,足不出户。其间虽经住院治疗(曾经在当地县市医院住院,辗转3家医院),症状未见好转。一个月前,出现2次咯血,每次咯鲜血五六口,又住院治疗,仍然效果不明显。住院期间,检查详细全面,排除肺部肿瘤、肺结核,怀疑支气管扩张。患者老慢支病史十余年,每年发作咳痰喘,今年症状尤其严重,而且出现咳血。每天晚上咳吐大量黏稠痰,擦痰用的卫生纸很大一堆。无发热。患者身体瘦弱,面色萎黄而透黧黑,畏寒怕冷,虽过清明,依然穿着厚重羽绒服,前胸疼痛,纳可,失眠多梦,大便每日一行,小便正常。舌质淡胖,暗,有齿痕,苔薄白,脉沉而数。
患者情绪低沉,因为多方求医,屡治无效,便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几次问我她是不是患了肺癌,如果是不治之病,就拒绝治疗。正是怀疑自己患不治之病,畏惧死亡,思想压力过大,导致失眠,有时彻夜不眠,即使睡着也是梦境连连。我告诉她,绝对不是肺癌,也绝对不是不治之病,只是因为病程太长、体质太虚弱,所以才到如此境界。我给你开几服药吃吃,一定能治好,你放心!先给患者打个强心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病情的确如此,不是肺结核病、不是肺癌,只是一个老慢支,或许伴有支气管扩张。
根据病史,结合四诊所得,患者仍属于虚弱至极。气血亏虚,津液不能正化,只能化生痰浊。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虽然咳出大量痰涎,但其根源在于脾气不足,不能运化。虽然饮食尚可,但是形体消瘦、弱不禁风。其根源清晰明了。至于咯血,此处应为气不摄血所致,当然也不排除虚火因素的存在。大补气血,复中焦升降之职能,也就是健脾理气化痰。痰去咳止,水到渠成。
生黄芪90g人参20g白术30g云苓30g
升麻15g柴胡20g白芍30g香附15g五味子10g
黄连10g半夏15g黄芩炭30g干姜30g桂枝30g
鸡血藤30g厚朴10g槟郎20g熟地40g山药30g
炒枣仁40g仙鹤草20g甘草10g
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每剂煎2次,头煎煎煮30分钟,二煎煎煮20分钟,两煎混合,再煎煮,直至药液750ml左右,每日3次,温服。7剂。
2014-04-19复诊
药后吐痰较前明显缓解,吐痰量减少一半以上,每天用质量为证。咯血复作一次,咯四五口鲜血,量少。纳眠均较前明显好转,大便每日一次。舌质淡,苔白,中间黄,脉沉数。
上方加棕榈炭15g地榆炭10g,三七粉2g(冲)川贝粉2g(冲)。煎煮法同上。14剂。
2014-05-10三诊
患者14剂药,上周已经服用完毕,因故未能及时前来复诊,停药一周。三周来,咳嗽日益减轻,咯痰越来越少。现在每晚咳嗽二三声,咯痰三四口而已。咯血未再发作。前胸隐约疼痛。现在已经能出门到街上与朋友聊天,也可以去责任田转悠一圈,体力回复较好。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白滑,畏寒明显,衣着厚重,仍然不同与常人,面色萎黄,脉沉数。
上方去地榆炭、黄芩炭,加炮附子30g川芎12g。
煎煮法同上。15剂。
告知患者不用再来复诊。注意饮食调养,注意增加营养。气温升高、风和日丽之时,多到户外活动一下。戒劳累,戒生气。每年秋冬交节之际,可以前来调理身体,避免老慢支的发作。
该例患者以咳嗽、吐痰、咯血为主要症状,患者有十余年老慢支病史,现在无发热,脉象沉弱而数,舌质淡胖而暗,面色萎黄,形体瘦小,一派虚损之证。大量吐痰,为何?实乃气虚津液不能正化所致。畏寒怕冷也是气虚不能温煦所致。虽然痰多而黏,但并不是肺热。补气健脾以化痰为其基本治则。咯血的辨治也是难点,瘀血阻络、热邪灼络、气不摄血三者皆有,但仍以气不摄血为主,可以酌加黄芩炭,既能清热又能止血,仙鹤草又名大力草,既能补气又能止血。通过临床治疗,完全印证了治则治法之正确。患者很快获得了康复,恢复了生活的信心。
关于安神的问题。气血亏虚的患者多数伴有失眠多梦、眠浅易醒等症状。有的患者虽然能睡着,但是梦境连连,醒后依然感到精神不振、疲劳乏力。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气血的回复,所以气血亏虚的患者通常与安神药同用,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