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中药注射剂,我不得不说

(2009-04-21 22:55:35)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中医

清开灵

病人

杂谈

关于中药注射剂,我不得不说

因为出差,两天没来得及上网。今晚上网回复了博客留言,到凤凰网浏览了一下,看到一片网文《国家药监局要求警惕清开灵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章说清开灵注射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在文后的评论中我看到一网友这样评论:“中医中药怎么老是害人!怪不得鲁迅说中医是骗子!”我感觉关于中药注射剂,我不得不说些什么,我压抑不住自己。

中药注射剂,是中医的吗?历史上传统中医从来不用注射剂的。一些人在搞中医现代化时,弄出个中药注射剂,在祸害百姓。中医弄出个注射剂,就现代化了吗?最安全的用药方式依次为口服、透皮吸收、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用药。中医传统的用药方式膏丹丸散,都是口服、外敷皮肤,不仅安全,而且有效。为什么研制中药注射剂在中国百姓身上做实验呢?还打着中医的旗号,这不是故意泼中医的脏水么?没按什么好心,欲置中医于死地。还打着中医现代化的牌子,真是混账!

为了发展中医、保护中医,国家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各地政府纷纷举办中医院。中医院效仿西医院,不仅有门诊,还设立病房。既然设立病房,就得有病人住院。没有病人住院,病房空着,哪有效益?怎么留住病人呢?每天一剂中药,扎扎针,灸疗灸疗,就根本没有住院的必要。中药可以带回家去服用,做完针灸治疗,也可以回家去休息。回家吃饭也方便,休息得也好,那谁还住院呢?所以没有住院的必要。所以单纯的中医治疗,留不住病人住院,中医院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怎么生存?要想生存,那就必须留住病人,提高住院率及病床使用率,增加效益。怎么留住病人?挂吊瓶是最有用的一着。吃点中药,挂个吊瓶,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提高了住院率,收点中医的费用,收点西医的费用,增加了医院的效益,何乐而不为?但这样做的恶果逐渐显露出来:中医在中医院里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医生们比的是西医的水平,中医水平的高低,大伙都不再考虑。为什么呢?来了病人,查完体,开完化验单,下完西医医嘱,在给一剂中药。说不好听的,这剂中药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也是大年三十死了只兔子(有它也过年,没它还过年)。治好了病,不知是谁的功,治不好病也不知是谁的过。就是这样,稀里又糊涂得过了数年,逐渐出现了“中医乏人、中医乏术”的忧虑。为此国家管理部门又出台了政策,强调中医治愈率,指出“能中不西,先中后西”,检查各医院的病案,看你有多少病例使用中医治愈的。当时为了迎接检查,许多医院都删改病案,甚至重写病案。我当时正在实习,干了许多这样的事情。从那时就学会了造假病案。

与实现四个现代化相适应,中医也提出了现代化的概念与目标。中医怎样现代化呢?研制中医注射剂就是中医现代化的一部分。向西医学习,与西医接轨。研制中医注射剂就成为一种风气与时髦,可以获得大量的国家级科研课题经费。中药注射剂也可满足中医临床需求,既可以静脉滴注(挂吊瓶)留住病人,又可增加中医治疗率。搞中药注射剂研制的可以获大奖,获科研经费,利用中药注射剂成果的制药厂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医院及医生也可获得利润,并可提高中医治疗率。真可谓一举多得,皆大欢喜。

受害的是谁呢?是患者。有多少患者受害于中药注射剂?具体数字不清。但从最近几年的新闻报道就可见一斑。

我的一个朋友,十多年前的事来了,刚从事医疗工作就遇上了一例清开灵过敏死亡的病例,病人死亡,我这位朋友也数年不得安宁。我刚从事临床工作时,值夜班,遇一感冒病人,除了一般处理外,增加了一瓶莪术油注射液(说明书说有抗病毒作用,那时初出茅庐,对中医理解不深),结果,滴了不到5分钟,就发生了严重的输液反应,患者喘促、严重憋气,口唇青紫,及时停药,迅速处理,病人很快就好转了。我很幸运,没有碰上死亡病人。那个病人也很幸运。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给病人使用过中药注射剂。我自己、家人、朋友,从来不用中药注射剂。

我也在此奉劝大家:慎用中药注射剂。

也提醒大家:中药注射剂与中医是两码事。千万不要以此诬蔑中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