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但见一症便是”的体会

(2008-05-30 11:34:51)
标签:

健康

中医

痰饮

眩晕

梅尼尔病

腹泻

分类: 中医内科

   “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见于《伤寒论》少阳病篇,意思是伤寒中风后,但见一症(口苦、咽干、目眩等症中的一个),能辨识或确定为少阳证者,就可以用小柴胡汤,不一定要求三症或多种或然症具备。这句话很有道理,在临床中也很有指导意义。如果非要求三症或多症具备,才能使用小柴胡汤,那在临床就会犯刻舟求剑或胶柱鼓瑟之误。其实在真正的临床实践中,有时候,仅仅一个症状,有时这个症状并非主要症状,就能解释或反映出疾病的本质,因此,抓住了这个症状,就等于扣住发枪的“扳机”,整个病情就能得到缓解。下面试举2例说明。

孙某,女70岁,腹泻7天,加重2天。患者女儿代述。2004年12月5日。当时已经下午5:30,我即将下班,患者女儿前来代母求医。患者70岁,以前身体健康,7天前因饮食不节,出现腹痛腹泻,后经口服药、静脉用药(用药不详)等治疗,效果不明显。自昨日开始腹泻加重,日泻5-6次,今日又写6次,卧床不起,神志尚清,泻出物为水样稀便,吃什么拉什么,下午喝进点小米稀粥,拉的也是小米稀粥。虽然我未见到患者本人,也未进行望闻切诊,但我通过“吃什么拉什么”这一症状,就能抓住疾病的本质。这说明患者腹泻数日之后,元气大伤,似有欲脱之像,脾胃虚弱到极点,已无运化之功。如此急症,不大补元气、不固涩救脱,病情将危。非人参无以补元气,非人参无以培中焦、复运化之功。故投以红参40克(碎)罂粟壳20克,番石榴皮30克,速水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取液300ml,频频呷服,至夜12时之前,服尽一服。如不效,继服一剂。

次日,患者登门叩谢,述患者昨日夜已停泻,至今晨未再发作。喝小米稀粥一碗,精神明显好转。继服2剂,基本康复。

 该案所载,我并未亲眼见到患者,病情来源全靠患者女儿代述,只是根据病史(腹泻6天)、一个症状(吃什么拉什么)就抓住了疾病的本质,从而出一简单的小方,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正是“但见一症便是”,便是什么?便是元气虚极欲脱、中焦已无运化之功。

例2 梅尼尔综合征

患者为笔者岳母,2006年5月12日突发眩晕、恶心、呕吐,呕吐物为粘液,夹杂未消化的饮食,同时伴有耳鸣,吐后反觉轻快、舒服,眩晕、耳鸣症状亦消失,因恐惧再次发作欲服中药治疗。当时、患者正在厦门,无法望闻切诊。患者有美尼尔综合征病史,距上次发作将近2年。我认为这次仍属于梅尼尔综合征发作,同时还认为“眩晕、耳鸣在呕吐后症状消失或减轻”反映了该病的实质是痰饮阻于中焦。痰饮阻于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以出现眩晕、耳鸣,恶心、欲吐,当为人体正气驱邪之征,吐出大量粘涎后,阻于中焦的痰浊减少,故而诸症缓解。化痰饮,止呕吐为标本同治之法。方用《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泽泻汤加减。

茯苓30克  泽泻60克  桂枝30克  白术30克  甘草10克  生姜50克  半夏15克  天麻20克 水煎服,日一剂。6剂。

又诊:上方加野葛根30克,8剂。至今未再发作。

 

 

后来,岳母自厦门返济。就其病情进行了详细的交谈。这一谈话对人认识中医怎样认识疾病、了解中医怎样治疗疾病很有帮助。故纪录如下:

A:我不会患其他的病吧,因为发作时特别难受,我担心是不是长了脑瘤。

Q:这是典型的梅尼尔综合征,呕吐、眩晕、耳鸣,中医把其归属与痰饮病,虽说你发作时呕吐剧烈,但并无头痛,所以一般不是占位性病变。如果属于占位性病变,症状应该是持续的。而且你以前也有梅尼尔综合征病史。所与应该是该病无疑,不需要做CT,IMR等检查。

A:我在济南,身体状况挺好,这个病也有2年不发作,为何到了厦门又复发了呢?

A:你到厦门后,饮食有什么改变吗?(饮食习惯的改变,过食肥甘厚味,吃甜食过多容易滋生痰邪)

Q:饮食较清淡,多数自己做饭,口味变化不大。

(应当不是饮食引起)

Q:厦门天气如何?

A:厦门3月份正值梅雨季节,阴天下雨多,气候潮湿。

(这就对了,厦门为海滨城市,气候本来就湿润,又值梅雨季节,湿邪甚重,外湿诱发内湿,内湿不化,集聚成饮,这也是中医“天人相应” 的观点。饮邪蓄积于中焦,影响气机升降,就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实际上这种病可以用吐法治疗,现代中医不用罢了。)

A:我与你爸爸(我岳父)同时去的厦门,他不但不发病,而且身体感觉比在济南还好,为什么?

Q:主要是个人体质有差异。你身体较胖,当属中医痰湿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初到南方,不太适应这种潮湿的气候,体内痰湿为外湿所诱发,所以感觉身体不适,病情复发。

岳父身体瘦小,当属中医的阴虚体质,内热津亏,故喜欢潮湿的气候,因此到了南方感觉舒适。

中医诊治疾病必须要重视三因制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