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独庸生
独庸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224
  • 关注人气: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华寺杂记

(2020-08-10 18:45:53)
分类: 游踪心影

两层山门,高檐下是”曹溪”大匾,门楣上是“敕建南华禅寺”的竖匾。门外广场辽宽,两边密林如屏,衬得山门越发有些不“显眼”。我没想给自己第一印象,竟是山阔地广寺无寻。

 

两个大匾自有来说。曹溪原是指明寺的位理,南华禅寺才是寺的正名,六祖在此弘扬南宗,名气越来越大,曹溪就成了六祖所传南宗法脉的代名。所以南华寺大门又叫曹溪门,上有对联:庚岭继东山法脉,曹溪开洙泗禅门。南华寺所在的象山是大庚岭支脉,而东山是五祖黄梅的东山。是说六祖得五祖衣钵,在禅宗地位如儒家之孔子。虽说六祖之前还有五祖,但禅宗以南禅为主,却是始自六祖,在某种意义上,说禅宗始于六祖亦无不可,说地位如同儒之孔子,真不为过。

 

门外百步,曹溪婉转流过,我正是从彼岸过桥到达南华此岸的。曹溪名溪,溪面还算宽阔,只是今年竟是旱夏,溪水不太活泼。自从宋太祖下令重建,改寺名为南华禅寺,寺名沿有至今一千多年。敕建,就是皇上钦定的意思吧。曹溪门最大的特色,是两个很高大的木花窗,木格疏朗,禅风似乎缕缕透窗而出。进了山门,是很大一个放生池,池中有桥,桥中有五香亭,亭上有联很妙“无力放生先戒杀,有心为善莫欺天”。池里龟鱼悠闲。

 

过桥,还有一座门,门中有门,不多。此门名宝林门,上有“宝林道场“大匾,”,进得此门,才算真正进入寺内。“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一联,仍然是着眼于南华寺的重要地位,这也不奇怪,谁教这是祖庭呢。佛法里不二法门是常语,很多寺庙都有,但用在这里,才最为合适,至少对禅宗来说,没有别处比南华寺更适合,是独一无二的门径。

 

这两座门,不光是六祖的小传或总结,其实也是南华寺的前世今生。677年六祖在这里弘扬禅宗,寺早存在一百七十年。梵僧智药三唐本来想到五台山,见此地山水回合,峰蛮奇秀,叹如西天宝林山地,于是在此建寺。梁武帝闻知其事,赐额宝林寺。六祖驻锡后,唐中宗为表彰六祖,改宝林寺为中兴寺。揣测中兴之意估计有二,一是说六祖弘扬了禅宗。二是宝林寺经隋末兵火,已破败不堪,六祖来后,得陈亚仙施地,宝林寺才能重光,进入全盛时期。今六祖殿下有一座墓亭,就是陈亚仙祖坟,千年来南华寺几起几伏,此坟却从未变动。陈家祖坟早葬于此,陈亚仙施地唯一要求就是保存此祖坟,没想陈亚仙无意之举,却让祖坟千年长存,且留名清史呢。寺有俗墓,成了奇观,也见证了好心有好报。

 

宝林门后是天王殿,一如常例,左右是四大天王,中间前弥勒佛后韦陀。以前只知韦陀是护法神,不知韦陀的造型还起“公告”作用。佛法丛林,僧人游方,故有挂单一说,所谓挂单就是免费食宿。却并非所有寺庙都接受游僧挂单,云游僧人进寺,先拜山门弥勒,再看看韦陀造型,若手持金刚杵杵地,表明此是小庙不免费接待游僧,若双手合十,杵横双臂上,游僧可免费食宿一天,若扛在肩上,可免费食宿三天。南华寺杵地,这让我有些意外。在我印象里,似乎绝大部分的寺庙都是杵地的,那些游僧可怎办呢?当然,这只是大概,佛门讲究大开方便之门,是我太多虑了。

 

天王殿上对联是:“祖庭开象鼻山前,是庄严初地;法轮转龙汉劫后,有欣慨满怀”。对南华寺来说,最重要最著名的人自然是六祖,可对如今的南华寺,最重的一人,却是虚云大师。如果不是虚云大师,我们看到的南华寺,可能就不是如今这个样子。千年古刹,就算不计兵火,光是砖大结构,一二百年就木腐砖朽,所以历史上南华寺是几残几建。宋修后又毁于元火,明时憨山大师再重修,清初又曾重修,至民国南华寺早已荒芜,1934年,虚云大师入主南华寺,对南华寺进行了重建,如今我们看到的南华寺就是定型于虚云大师。虚云大师的重修与历往各次不同,以前既使是重建,也是原址重建,虚云大师却可是“彻底”改变了南华寺的格局。原来南华寺在宝林山上,东西向,而如今的南华寺在象鼻山上,南北向。山名不同,方向不同,似乎是觅址重建,不是,宝林山和象鼻山紧邻。如今南华寺南北向中轴线上建筑,依次是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殿、藏经阁,灵照塔和六祖殿。其中灵照塔和六祖殿是旧有的,其它建筑都是虚云大师移位重建。对,是移位而不是移地,就好像以灵照塔六祖殿为定点,把原是东西向的中轴线上的建筑,移动九十度,变成南北向而已。但方向改变,整体格局就全变了,而坐南朝北一直是最理想的座向,所以虚云大师就作了移位吧。总之,如今我们看到的南华寺,方位坐向和以前已大不相同。据说虚云大师入主南华寺前,三梦六祖催行,说是时候了,应回去了。起初还以为是将登极乐,过几天接到入主南华寺的邀请,才恍然大悟。

 

虚云大师是近代高僧,功业别的不说,就重修南华寺,又重建云门寺,就功德无量,今南华寺里有虚云大师的舍利塔和纪念堂,疫情期间,无法进入。

 

灵照塔其实是六祖的道塔,六祖坐化后,才建此塔保存六祖真身。六祖在南华寺宏法三十七年,晚年回故乡新兴建国恩寺,于寺中坐化。坐化后两年,真身才迎回南华寺,安置在刚落成的灵照塔里,一放就是千多年,几度兵火,数次罗难,幸真身无恙。原是木塔,宋时重建,明时才改成砖塔,就是如今看见的八角五层模样,存世已五百多年,是南华寺最古老建筑,也是最高的建筑。

 

六祖真身千年不腐是奇迹,也是我国第一个存世的肉身菩萨。六祖坐化前,跌坐入定,不吃不喝,体内营养和水分基本耗尽。圆寂后,弟子方辨大师以铁片固定其脖子,摆好姿势,然后全身涂以生漆,一层又层,成厚达数厘米的漆壳,只留一小孔,密封于两个大缸内。缸内多置木炭石灰等物,内脏和身体有机物腐烂滴到生石灰上,不断生热,水分被吸干,时间久了就形成了肉身不腐干尸。最后以肉身为胎,缠以布麻之物,再上漆,最终就形成如今看到了肉身菩萨,专家称为夹苎塑像法。文革时期,小将为了破除迷信,破开六祖胸腹,果见里面有灵骨及内脏,真身确是真身。这样的事,日本侵略中国时日本侵略军早已干过,只是在后背打孔,也是见骨及内脏,吓得趴地叩头不停-----日本人也是信佛教的。

 

1981年起,六祖真身请出灵照塔,安置塔后的六祖殿上,供人瞻仰。虽说不腐,适当的保护还是必须的,六祖金身安置在玻璃神龛里,大殿也是闲人免进,只能站在门外,远远瞻仰。看得不甚真切,多少有些遗憾。神龛外有四大弟子待立塑像,其中一位就是神会大师。南宗能成为正宗主流,全国流行,不能不提到神会大师的功劳。正是神会大师在北方努力推广南宗,冒着危险,在大云寺举行无遮大会,公开宣传南宗教义,并诘北宗,斥神秀,责普寂“师承是傍,法门是渐”,度至北宗日益衰落,南宗日渐兴盛,最终取得禅宗正统地位。唐代诸帝礼重六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神会在北方得势,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正因为神会对禅宗的大功献,有人称之为七祖,只是世人普遍只知初祖至六祖,之后又有一花五叶说,七祖称谓不彰。

 

开始还以为南华寺只有六祖真身,竟然还有憨山大师和丹田大师真身,合称三圣,均安置在六祖殿内,和六祖真身排列,憨山在左,丹田在右。丹田大师是南华寺僧侣,一生守护祖庭。憨山大师是明代人,元后南华寺颓败不堪,憨山大师重修南华寺,使曹溪中兴。

 

说到南华寺文物,多与六祖有关,除自身肉身真身,最有名就是唐中宗送的千佛袈裟,和武则天赐的圣旨,可惜大殿不让进,都没看着。六十年代重修南华寺,更换大殿上三尊虚云大师主持塑成的十五米高大像时,在大像腹部意外发现虚云大师保藏的原大殿五百罗汉木雕。共三百多尊,其中一百多尊有文字,由文字可知,其中一百多尊是清代雕刻,其他都是宋雕,雕于庆历年间。

 

唉,这些文物,除了真身,我是一件也没看到,建筑不说,最大的印象是寺里的古木,不少已三四百年历史,有银杏,有榕树,有水松,有白兰,虬枝如龙,苍劲和古老并存。处处洒下一片清幽,虽在盛夏,古刹如水殿,清景无限。天王殿前老银杏,藏经阁两边的古菩提,祖殿(可能是大殿)前的大玉兰树,似乎要用自身的古老,为古刹历史作最直观的见证。而南华寺,确实不愧为名刹古寺。

2020-8-10

图片网上找

南华寺杂记

南华寺杂记

南华寺杂记

南华寺杂记

南华寺杂记

南华寺杂记

南华寺杂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