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对金手镯》

(2017-03-13 22:29:05)
分类: 书山有路

这是琦君一篇文章,我被感动了。让我感动的,不是文中的姐妹情深,而是人各有命运,悲欢不同。

 

因母亲无奶,琦君生下来就送到乡下的乳娘处,恰好乳娘也刚生了个女儿,两个相差不过半月。直到一岁半,才教家人带回家。见琦君又胖又黑,还是斗鸡眼,大伯皱着眉头问母亲,是不是不小心把乳娘的女儿抱了回来了?大伯母说,母亲半个月主就去看一回,怎会认错,再说哪有人舍得把亲生女送人的?母亲也说,阿月(乳娘的女儿)也黑也是斗鸡眼。

 

大家这才释怀。后来,琦君也不黑也不斗鸡眼了,可大家还是把琦君到底是我还是阿月当成笑话说,每回琦君总是吵着要回去弄个清楚。七岁那年,母亲终于带着琦君去看乳娘,乳娘一见琦君就扑漱漱流泪,让琦君很纳闷:为啥见了我就哭,难道我真是你女儿?十八岁那年,琦君又去看乳娘,乳娘眼中泪水又涔涔滚落,喃喃自语: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总算还能看到你。

 

对于琦君到底是我还是阿月,我也很奇怪,到底有没有弄错呀?按理母亲不会认错女儿,但乳娘的反应也教人“怀疑”。可一直喝乳娘的奶直到一岁半,是乳娘奶大的,俗话说生娘不如养娘亲,乳娘对琦君感情不一般,视若亲生,也是正常,亲人见面,激动流泪也是常事。琦君这样写,可能只是故意把“故事”渲染得“引人入胜”,令人“想入菲菲”罢了,更可能是想说明她和阿月不是亲姐妹,却胜亲姐妹。

 

在一岁半抱回家和七岁相见这两次,母亲(琦君母亲)都给我和阿月,一人一只金手镯,也就是说把两对金手镯拆开,每对一个一只,表示她们亲如姐妹。亲如姐妹,但毕竟不是真的姐妹,琦君是富人家的千金,阿月是贫苦人家的女儿,从出生就注定不同,七岁再见,两个就明显有身份和地位的不同,或者说是命运的不同。到十八岁那年,琦君还在读大学,而阿月早已嫁人,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而且不识字。两人的差距,是越来越大,几乎没了共同的语言,谈话时琦君不得不把话说得浅白点,好让阿月听明白。她们已是两个世界的人了,其间琦君想过给阿月写信,阿月也想过和琦君倾诉,都因阿月不认字而作罢,也说明两人的感情维系,始终是在同喝一母乳上。阿月在夫家也不太如意,丈夫对她好象还不错,婆婆却不满意她一连生了两人都是女儿,要是再生不出儿子,情形就更加不妙。

 

这次见面,阿月戴着七岁时母亲给的那只手镯,阿月告诉琦君,一岁半那只,后来卖掉了给父亲治病,父亲还是没治好。给父亲造坟的钱还是公公婆婆给的,也是这原因,她十四岁就到了夫家,才会十八岁,就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过早承担人生的悲欢。琦君还在大学里读书,可能对人生对未来,才开始有憧憬,满怀满希望,可阿月的人生,可以说已看到了结局:一个普遍的农妇。

 

我不怀疑琦君的善良善心,也不怀疑她对阿月的感情,但是,我觉得她们不可能成为姐妹,琦君也觉得她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她的感情,已欠了共同的基础。因为同喝一个母亲的奶长大,她们之间,不可能暗中没有比较,不同的人生命运,正是最让我感叹的地方。豪无疑问,阿月的一生,就是千千万万农妇的一生,在那个时代,不可能有什么例外,命好,还可以少吃点苦,命不好,就是悲苦的一生。琦君有知识,又是千金小姐,至少在前半生,少吃苦多机缘,阿月没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琦君却有可能创造自己的人生,这就是区别。别说她们不是真的姐妹,就算是真的姐妹,也会渐渐因这些差别而生疏。她们彼此只是彼此的人生过客,亲如姐妹,只是善意的认为。十八岁再见时,阿月叫琦君为大小姐。鲁迅一生怀念闰土,视闰土为友,再见时,闰土叫他老爷。闰土不敢当鲁迅为朋友,阿月何况敢当自己是琦君的姐妹。不得不说,有时身分地位,就是一条鸿沟,哪怕现在,这样的情形,也不在小数。

 

说是兄弟,说是姐妹,只是说明,我们有这样的感情需要,也有这样的善意。也许是我想多了,也许我真不知兄弟姐妹情吧。这篇文章,确实使我悲哀,

2017-3-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天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