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自清感情档案

(2016-09-02 21:52:39)
分类: 人文历史

昨晚翻看了朱自清,只看最感人的三篇:《背影》《儿女》和《给亡妇》,几次想合上,人老了,怕伤心。


朱自清二十一岁当了父亲,说自己那时像一匹野马,儿女就像无形的束缚和羁绊,无法忍受,少不了对儿女动手,发渲怒火。我看着也十分内疚,仿佛看到以前的自己,有些事不堪回首,想到心里就痛;好在女儿还是健康成长。从儿子变父亲,身份转换,开始确实有些不适应,这是许多人都会遇到的心理关口。但到了朱自清想过要自杀,似乎就极小。好在,朱自清不久就意识到问题,改变自己。我难过还有一点,是他们一家长期分离,写《儿女》时,阿九和阿菜跟着乡下的父母。对儿女而言,和父母分开,是最悲惨的事。我仿佛看到那双双满含委屈的眼睛,无言瞪着你,像在控诉,又像在诉苦。我还想到现在无数留守儿童,一年可能只见到父母一次,多不幸,没有了多少关爱和欢乐?


我记得有种意见,说《给亡妇》是新婚夫妻不和而写的。一时好奇,就百度了一下朱的感情经历。那文章我不知道是谁写的,写得很好,把朱的感情及个性交待的很清楚。朱自清第一位妻子叫武钟谦,不识字,两人是包办婚姻,感情却很好,主要是武钟谦非常贤慧,是那种很传统的贤妻良母,丈夫和孩子就是她的全部,只知道全心身付出,很会持家,让朱全无后顾之忧。据作者说朱自清性格温和,却是一个大男人,他需要的,是能持家能照顾孩子,让自己可以专心学问的妻子,这点,武钟谦做得很好,很积职,所以两人感情很不错。他们共同生活了十二年,生了六个孩子,用朱自己的话说,除了头二年,妻子这一辈子全给了自己和孩子。武钟谦死于肺病,完全是累死的。六个孩子,虽然不全在身边,三孩成虎,挑起这么大一个家,劳累可知。再加上经济也不是很宽裕,为拮据的生活日夜焦虑,还有对不在身边的孩子的日思夜想,偷偷伤心落泪,都是一种精神折磨。朱自清怕别人生病,武钟谦明明躺在床上,听到脚步声,就马上起来,笑而相迎,苦都是往肚里吞。估计,专心学问的朱自清,也不是很会体贴人,否则,武就不会怕麻烦他,有病也不敢声张了。就这样,生活的重压,精神的消耗,让一位母亲,一位妻子,早早离世。


女性确实比男性伟大,友爱,也确实比男性更能受苦受累。表面的软弱,却有着出人意料的坚韧和忍耐力。说真的,男人确实欠女人许多许多。男人多般自私,或为大志,或为理想,或为面子,貌似堂皇高尚,难掩自私本质。我自己就是,不是好儿子,不是好父亲,也不是好丈夫。自己有诸多不足,妻是贤妻,还不会感恩。朱自清这三篇文章,无论是写父亲,写儿女,还是写妻子,都让我想起自己,几次看不下去,也是问心有愧。


一个大男人带五个孩子(最小一个,没养活,母逝子亡)根本没办应付,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对自己,确实需要一位女主人。一年后,得友人介绍认识了陈竹隐。陈对朱有孩子,还是五个,有过疑虑,在朱71封情书攻势下,最终也只能投降。陈竹隐和武钟谦是完全不同的女性,武旧式传统,陈新式进步,上过学堂,还会画画,曾拜过名画,重视精神生活有个性自张。可朱自清早已习惯了前妻那种无已式贤慧,不自觉拿来作标准和要求。才结婚就是五个孩子的后妈,谁也难以适应,照顾起来困难又劳累,何况陈竹隐对生活有自己的要求,感觉自己埋在家务里象人埋进土里。再加上,朱自清习惯了妻子的照料,不甚主动,在陈看来,朱自清不但冷落自己,也不关心自己。两人婚姻一度亮起了红灯,《给亡妇》确实是这个时期写的,不管是写者无心,还是看者有意,这种不自觉的对比,也确实让当事人易有想法,那篇文章的作者说,两人差点因这文章劳燕纷飞。幸好,朱自清及时反省自己,认识到武陈之间的不同,不能一视同仁,学会了给妻子更的关心,更多的精神交流和沟通,陈对朱也一直有深情,经过一段磨合和调整,两人和好如初,生活美满。


生活美满,是作者的想象,还是事实,我倒是有点怀疑。我似乎在哪见过有文章说朱和陈不甚美满。我觉得实情有可能两人没大矛盾,也算不上十分美满,像多数夫妻一样,日子总要过下去,总有占美中不足。不是说贫贱夫妻百事衰么,朱和陈后来又生了三个孩子,一共八个孩子,生活负担重若泰山,朱自清岂能轻松?何况那时又正值国难,屋漏偏逢夜雨。一个贫困家庭,很难说是美满,贫困本身就是一种不美满。当然,我这猜测也可能有错,没准两人真的很美满。我这猜测,除了经济,还有性格和经历,朱需要的是传统的贤妻良母,我不太相信,陈在朱心里,可以百分百达到朱的要求,和前妻一样。不是说陈不好,或不如武,是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像另一个人,生活又是两个人的事,不是你人好,就肯定符合他人的要求。再者,就我对人性的了解来说,朱自清可能也没法达到陈竹隐的要求,一是专心学业,二来是性格决定,还有是经济的原因,朱自清想浪漫估计也是力不从心。就像别人都说梁思诚和林徽因是模范夫妻,我总是怀疑梁是有苦说不出,也不知是为什么原因,会有这样的想法---也许,我是以已度人。


陈竹隐对前妻的孩子,视如已出,这就很不容易。朱去世后,陈一直在清华当图书管理员,当时工资是六十元。朱自清和前妻的大儿子朱迈先,刚解放错作反革命,给枪毙了,留下妻子傅丽卿和三个幼子,走投无路,陈每月给寄三十元,直到儿媳有了工作,持续四年。陈自己也有三个孩子要养,也不容易,何况长贫难顾,由此事可见陈的为人,贤惠不下武竹谦,只是性格不同,不是那种千依百顺的旧式女性。如果,说她和朱自清的婚姻生活,有不满,我相信多是因为经济原因造成的多。


朱迈先的遭遇,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也没想到,朱的名声也没办法,救得儿子一命。可见,那时,错杀了多少好人,造了多少人间悲剧,在时代面前,个人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又是多么渺少。傅丽卿一家背负污名,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文革中更饱受摧残,二个儿子也因出身问题,接连失去升学就业的机会。直到1984年朱迈先才得以平反。1982年,傅丽卿在和朱迈先结婚36年后,带着儿子儿媳,从广西来到北京,第一次见到婆婆陈竹隐,朱自清后人,才算团圆。

2016-03-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节随笔
后一篇:杏鲍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