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说止庵

(2016-07-23 09:02:22)
分类: 书山有路

止庵的文章,《我看中国文章》对我的影响最大,这篇比以前的《旧文今读》内容更广,说是读书指导一点不为过。我想我要多读几次。止庵对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一点最明显,是他对文章的看法和态度。一直来,自己对许多问题找不到明晰的答案,既是限于学识,也是限于见识。止庵在《我看中国文章》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好文章是“好话好说”。这点,我完全赞同。止庵以此为根据,跳出了唐宋八大家的,把我国散文按时期划分为先秦、魏晋六朝、晚明和五四四个高峰,让我有了另一付看待散文的眼光。止庵分别对这四个时期的特点及代表作品一一作了点评。文章的篇幅不长,但分量很重,可以说是一篇谈今古文章散文的好文章,我甚至想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说是散文中的《中国小说史略》。


当然,有些止庵赞成的,我仍有保留态度,比如他看不惯抒情散文,但我个人认为抒情散文还是有好的。凡艺术,尤其是文学,总是始于叙事,终于抒情。先秦诸子和秦汉文章,莫不是有话要说的产物,汉末才有抒情小赋出现,才导致进入魏晋后文学的自觉,文学进入抒情时代,其实这一过程就是文学由叙事向抒情发展。只不过后世的作家,由期是上世界四十年代后一面倒,抒情泛滥,成了极大的流,堪称流毒,我也曾受其害。止庵佩服的周作人在《美文》(可能有记错)中给美文定义是记叙的,又是审美的。我想这就是说文学叙事与抒情的并重。有真情实感,有节制有内容的抒情一样是美的,艺术的。


我不知道止庵算不算评论家,我读评论文章不多,却不曾遇见把评论文章写得这样通透,有水平的作家。有一朋友这样的评价止庵的评论文章:他写评书,比作者站得更高。这是从观点上说,我深以为然。若论文章,止庵诚恳,踏实,不像别的评论家,或故弄玄虚,或哗众取宠。我看一些评论文章,往往只看到作者个人情绪在张扬,不论是赞成或批评,都没有充实的论据,足够的说服力,不足以服人,多是以情绪代表论据,谬矣。除了止庵,我喜欢另一位评论家是谢有顺。谢有顺有一系列关于散文的专题文章,我都喜欢,而且对谢有顺的观点,我绝大部分赞同。我有时还觉得谢有顺和止庵在某些观点上是一致的,只是表达不一样。论文章谢有顺较长,远没有止庵的精练,也许区别是谢有顺是从理论的角度入手,更像理论文章,所以要引述,要论证,是理论家之言。止庵也是评论,却是从品从悟方面着眼,化繁就简,直述核心,是行家里语。


第一本读止庵的书是《拾稗者》,之前只是偶尔看过他一二篇序,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这印象完全可能用后来在网上看到网友一句表达:“我最佩服止庵可以把序言也写得有血有肉”。“有血有肉”或用我的话说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是一开始到现在为止,喜欢止庵的最大原因。我一直认为写文章最忌有态,但最难放下的也是这个态;无态便自然,便可以自说自话,是一大境界。有态便容易装腔作势,甚至矫揉做作,便失之诚恳、坦荡和平实,不能好好说话。文章好坏,往往便看有态无态。这也是止庵提倡老老实实说话,“好话好说”。《拾稗者》说的多是外国小说。我读小说不多,更何况是外国的,完全只能就文章论文章,尽管赞叹作者的水平,却不没法印证内容,实为一大遗憾。后来见一网友文章中说《六丑笔记》是本谈文章好坏的书,这样的书,我爱读,但书店找不到,便在网上寻觅。订书后,便日盼夜盼。书比意料中的要薄,只有《拾稗者》的一半,曾有小小的失望,仍是压抑不住一股激动心情,特地跑到城外二十多公里的一个风景区,在湖边的柳树下捧读,感觉有点如沐手焚香一般。


最畅快的是《旧文今读》,读了两遍,越读越兴奋,在这篇止庵分析了二十至四十年代作家的优点及当代散文作家的缺失,可谓一针见血。又因《读台静农散文选》产生也要读台静农的渴望,结果在网上望文生义错买了《地之子》,而和《龙坡杂文》失之交臂。一篇《再读张中行》更勾起我对张中行的兴趣,欲一睹《负暄》。事后和朋友偶然说起,恰好朋友有《负暄续话》一读着迷,便急急在网上觅得三本《负暄》了却一桩心事。对游记和大散文,止庵的观点更坚定了我的信心。我以前喜欢朱自清,便爱上描绘风景,爱写游记,但近来却不喜游记,而对大散文我也是从喜欢到厌恶,因为作者往往没真情故。


问哪位作家对我读书有指导作用,止庵是第一位。

2008-5-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游园小记
后一篇:买书与读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