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独庸生
独庸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881
  • 关注人气: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花太红李太白

(2016-07-03 18:31:55)
分类: 杂思随感

少年王鼎钧,正逢故国山河破碎(抗日内战),关山夺路前夕,老夫子赠一上联:桃花太红李太白。大半个世纪过去,王鼎钧先是辗转孤岛,继而飘零异域,去国日深,乡愁愈切,青灯旧梦,无续为憾。后有人报上征联,得下联三:芙蓉如面柳如眉、诗书可诵史可法。梅萼迎雪柳迎春。


“推究起来,老夫子出的这个上联,文章里头还有文章,桃花本来该红,为什么说它“太红”?李花本来该白,为什么说它“太白”?国事蜩螗,世事沧桑,老夫子似乎有郑板桥式的不耐烦。结局不同,板桥成圣,老夫子成仙。说什么留得青山在,血肉之躯怎比南岳北岳。如果这一猜八九不离十,下联不免隔搔痒,自说自话,老夫子在泉下不免喟叹曰:‘吾与谁归!’”(摘《对联》)


一见此联,恍如曹子健初会洛神,不只为妙手的浑若天然,再三吟咏,更为个中似浅实深,似淡实浓,似虚实真的意蕴和内涵,深深折服且重重叹息。难怪王鼎钧不太满意三幅下联,确实多是字面上工整,意蕴就强差人意。我不懂对联,甚至没看明白王鼎钧对此联的理解和推测,也生“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的同感。也许,生于中国,长在大陆,活下当代,可感可叹更多更重更浓。


中华民族,一个苦难的民族,上下五千年,薪火相传,竟至沉甸甸,如缕如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古人早有预言,而“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黄吕大钟早在蒙昧时代先贤经已敲响,却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天幕下如昙花一现,瞬间沉寂,数千年如一日,陷入兜兜转转的死循环怪圈中。就算现在,文明的曙光笼罩大地,还在东风西风,是红是黑,民主或独裁,爱国还是爱民的漩涡中浮浮沉沉,不能自拔,难以脱身,甚至越演越烈。桃花李花,是花影亦是人事,太红太白,在花色,自是触目,在人事便是惊心。过犹不及,灾祸源自偏执,人患在于不立。当年天安门前一片红色海洋,灿如朝霞红如烈火,横扫一切,打破一切,席卷一切,刺眼的鲜红下是灭绝人性失去血色的惨然死白。红得可恐,白得可怕,世界怎会是非此即彼,更不是简单得只有一红二白,三者是为多,五彩才缤纷,美在姹紫胭红,一色独秀就是霸道。人呀,认识你自己!这是西方哲贤回应东方大吕的回音。我们听到了吗?


突然也想来个狗尾续貂,但我知道这与对联无关,想到的也不是工整与否,只作个人联想,不惜字面上的牵强附会,借文字一杯浇心中块垒。


由李太白,我首先想到章太炎,由姓章之章想到章程之章,那么太炎自然而然也就联想到太严。于是又想到顾太清。章太炎,其人不必细表,天下谁人不识君,估计顾太清知者甚少,包括我。我只知道顾太清名春,字梅仙,号太清,清代女词人,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顾春,我曲作“看春”,春风太清,让我想起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遂得一句:顾春太清章太炎或梅仙太清章太炎。若用后者,不妨把章看成是樟树,梅樟都是植物,可这样一来,严和清的借代就有点不明显了。说到底都只是意思上强作对,别说和前三者比,连通畅还是勉强,算不上联。且上联有太字,下联应尽避免,只是其中意味,多在太字,换作其他字,就少了许多深意和触动。进而又想,章对法最好,又有:法正太直章太炎一句。苛法严章伤人害人,病在粗暴,病在失却人性,病在因人而异。刘璋无能,法正引刘备入主四川,是蜀国功臣。法正不愚忠,章太炎倡民主救国,都积极自救,一开台就想到章太炎,就是看重这点。


诗书可诵史可法,最佳,有内涵,虽不如上联天然,实是佳作。只是可诵可法,前提是要独立思考,尽信书不如没有书,此道理古人也一早明白,“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亦可作注脚。

2016-02-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