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东雷的微博
李东雷的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39
  • 关注人气:2,6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缅甸(4) 别样的泼水节

(2007-10-30 09:35:27)
标签:

旅行/见闻

    最后一次去缅甸是2004年4月,那年年底我最终决定转业。我在军队的最后四年其实过得还是比较轻松和幸福,也做了些比较大的事。我最后的四年已经不怎么当口译了,不用怎么侍候领导了,加班也明显少了。我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国际化“会虫”,作为中国军方代表去国内外参加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英语最终成为了表达我自己思想的工作语言,让我很有些得志的感觉。

 

    那次去缅甸是参加东盟地区论坛的建立信任措施会议,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会集了世界上的最主要力量。会议由中国和缅甸共同任主席,我们代表团的团长是现在的驻日本大使崔天凯,他当过外交部发言人,谦虚温和,但绵里藏针,很有水平。尽管美国人一直在制裁缅甸,但作为多边机制的成员,他们还是派团去缅甸开会了。这是缅甸难得主办的一次国际性会议,也是向外宣传自己的窗口。

 

走近缅甸(4) <wbr>别样的泼水节

会议的所在地,仰光的现代化酒店

走近缅甸(4) <wbr>别样的泼水节

博主在会议间歇故作忙碌状

 

    动身去缅甸的前一天,我刚从美国西海岸的圣迭哥加州大学开会回来。所以一踏上缅甸的国土,感觉反差非常的大。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阳光灿烂,空气都比北京好的多;还有就是人的平和,一种是发达后的平和,一种是不发达的平和。

 

    同行的同事去买了些玉器,缅甸玉是非常出名的,拿回国内一估价,价格常能翻两番。我遇到了一个美国代表,大家都是国际会虫,经常一起开会混得挺熟。问他们有没有去买些缅甸的玉。他说没有,因为美国在经济制裁缅甸,因此他们如果在缅甸消费就意味着为缅甸经济作贡献,也就破坏制裁。

 

    我一听觉得美国佬真是死脑筋,原则性太强。我们中国人可以整天大骂日本人,但用起日本货还是挺顺心的。

 

    仰光依然是一种平静的气氛,街上的人并不多,节奏依然的慢,军人却少了许多。大街上已经有了一种喜庆的气氛,因为缅历新年就要到了。缅甸新年的最大特点就是泼水节,在这一天,历史上的国王都会与民同乐,相互祝福。我以前在老挝遇到过泼水节,但行色匆匆,没有好好玩过。此时仰光的大街上已经有了些装着水枪的卡车在行走,车上站满了快乐的人们,他们用水枪朝路上的行人喷水,被浇湿的路人却是非常开心。这次会议报到的时候,缅甸人就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件T恤和拖鞋,专门供我们泼水的时候穿。这让我产生了很大的期待。

 

 

走近缅甸(4) <wbr>别样的泼水节

 泼水节用的是水管,极过瘾

走近缅甸(4) <wbr>别样的泼水节

冰水浇在身上的感觉剧爽

 

    两天后会议就结束了。第三天早上,缅甸外交部派车拉我们去过节,据说一天要泼好几场水。第一场泼水活动在外交部举行,是专门为我们这些会议代表举行的,有来自西双版纳的歌舞团的表演。在现场我看到了摆了一地的水管,还有几个大桶,里面装满了水和冰块。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拿起水管互相浇起来,有时还会拿着冰水去偷袭熟人。冰水浇到身上会让炎热中的人打一个冷战,很是刺激。所以不时可以听到快乐的尖叫声。

 

走近缅甸(4) <wbr>别样的泼水节

 在缅甸交通部观看文艺演出

 

    后来各国代表又去了缅甸政府交通部举办的泼水节活动,这里缅甸政府的各部门官员都参加了,他们穿着民族服装,为我们表演了缅甸的歌舞,然后就是一通狂泼。

 

走近缅甸(4) <wbr>别样的泼水节

博主和手持银盆的缅甸姑娘的合影

 

    中午的时候我们去了市政厅广场和缅甸的民众一起狂欢。这里到处是欢乐的人群。我们几个年轻一点的会议代表拿起水枪站成一排,与站在对面的一大帮缅甸姑娘小伙打起了水仗,有时十几支水枪同时对准一个人射击,让人站都站不住,最后还是以我们落败而告终。

 

    这是一种彻底的放松,远要比较坐在办公室里的感觉好得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