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天上午九点半从三环马甸桥上拍摄的照片。十几辆公交车正在排队进站。由于这两天北京的车辆分单双号上路行驶,又恰逢周末,北京的公交车和出租车成为了路上的主流。前天从家里坐着公交去新东方总部,只用了二十多分钟,比我平时自己开车还要快。
没有了街上堵得死死的车辆,北京的生活似乎美好起来了。媒体说,北京的空气质量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对空气质量极为敏感,感觉北京的空气并没有什么改善。事实上,没有风的日子,北京的空气从来都好不了。当然,北京闹非典的那段日子除外。
但这种慢节奏的生活给人无限的放松和心情上的愉悦。如果天气不怎么炎热的话,骑车出行应该是最佳选择。很多年前,我们物质生活不富裕的时候就是这样过的。后来我们被日渐富裕的生活所异化,生活的能力越来越弱。很难想象没有了电,我们的日子该怎么过,而在我小时候,停电是经常发生的事,我自己还动手做过煤油灯。很难想象这个城市停水会怎么样,我小时候,家里没有通自来水,家家都得用水缸来储存水,我的任务之一就是每天挑水。生活水平越高,我们的生活便越脆弱,越经不起天灾和人祸。当我们的房子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离群体便越来越远。
于是便怀念起小时候住在大杂院里的整天鸡飞狗跳的生活,分外怀念成群结队的孩子,于是便分外同情现在孩子们的孤独,那种在丰富的物质环境中的孤独。
前两天,一个远在美国的朋友来电话,说起在美国的生活平淡而无聊。我安慰他说:你知足吧,这毕竟是发达之后的平淡,中国正处于发展之中,到处充满了的浮躁令人兴奋,但我们在感受生活刺激的同时,内心也隐隐充满着恐慌。
我收藏的阿姆斯特丹的明信片
十年前,我曾经从英国坐大巴去荷兰阿姆斯特丹旅行,在车上昏睡了一晚上,第二天看到的阿姆斯特丹到处是自行车,如同回到了中国。这让我对这个城市的发达水平产生了怀疑。但在阿姆斯特丹住了几天之后,彻底感受到了这个城市和这个国家的美好,才知道什么叫做发达。发达实际上是物质极大丰富之后对于生活原生态的回归,是精神层面对于质朴的回归。
1996年在荷兰旅行
北京离开了汽车是不能生活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北京地域太大,我记得去年看到过的一个数据,北京的GDP增长的一半来自汽车及其相关行业的贡献。这个城市是靠着汽车轮子在向前发展的,想停都停不下来。所以我们还处于追求物质的发展中阶段,离发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个发展中的城市,在这个不断被物质主义异化的城市,我们只有在内心寻求一种对于质朴的回归,这也应该是我的休闲生活的品质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