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以色列(1)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2007-01-11 11:09:34)
    我见到的第一个以色列军人是以色列驻中国的国防武官马龙准将。我没有主管过中东方向,有一次一个军事代表团前往以色列考察,上司指派我去做随团口译,我才有机会去以色列看一看。对于战乱的地方我内心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向往。
 
    马龙个子很高,大概有一米八的样子。留着小分头,眼睛里黑的部分比较多,看上去很精明。他能讲汉语,看上去也很象中国人,因为他是个混血儿。他的母亲是上海人,他的父亲是犹太人,这是两个世界上最为精明的人群。因此马龙对我说,他应该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也许吧,以前我没有接触过马龙,但我对他早有所知。他在外国驻北京武官团里面极其活跃的人,精于收集各种情报。从马龙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与以色列关系的一段缩影。以色列人对中国怀有好感,大多是因为二战的时候,我们收留了大量的逃难的犹太人,让他们逃离了纳粹的屠杀,而那时许多西方国家都不接受他们。
 
    以色列驻北京的使馆以前是在国贸大厦里。进入使馆占据的楼层要经过几道严密的安检。我去取签证的时候,经历了这几道安检,这是我在中国从来没有过的体验。这让我提前体会到了以色列人缺少安全感。我们每天听到的以色列都是充满危险的地方:不时能听到爆炸和流血冲突。
 
     终于坐在马龙的办公室里,马龙和我讨论起代表团的名称来。我们是去以色列考察陆军的,最早与马龙联络的军官把代表团的名称译为Inspecting Group。马龙觉得这样的译法是不对的,中国凭什么派代表团去以色列检查工作呢。我感觉也不对,正确的译法应该是Study Group,但这个译法在中国人看来好象成了学习团。我同意马龙把考察团的英文名称中的Inspecting去掉。马龙听了非常高兴,至少说明他的汉语是不错的。马龙给我几本介绍以色列的书,让我在去以色列之前看看。
 
    与马龙的合作很顺利。他与国内的联系也很顺畅,代表团的整个日程很快定下来。中间我们有过几次商讨,双方都很满意。代表团成行时,马龙已提前回国,在那里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从北京有以色列航空公司的飞机直飞特拉维夫。航班是在半夜起飞的,这是首都机场时最安静的时候。在以航的柜台前,所有托运的行李都要打开,而不仅仅是过X光检。以航的工作人员要一件件地查看,并向你提出一些的问题。这又让人产生了某种恐惧,仿佛自己要登上一架随时可能爆炸的飞机,踏上一段不归路。
 
    对我而言,这将是一段艰难的行程。登机前的五个小时发生了一个意外,我的脚后跟被割破了,鲜血直流,上医院缝了八针。换人已经来不及了,而我也不愿放弃这次行程。于是跛着脚支撑着上了飞机,看到外面的夜色,不知道天明时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但至少会有马龙。

    一夜不眠。飞机降落在特拉维夫机场时才是当地时间四点钟。天还没有亮,但马龙已经出现在飞机的出口处了,还有我们驻以色列的武官。在夜色中,我们乘上以军方的车辆前往城里安顿,正式的活动要下午才开始。夜色中,看到一个个经过的路牌,上面有英文和以色列的文字,确信自己真的到了以色列,想找出些战乱的痕迹来,但是没有。
 
    躺在宾馆宽大的床上,却因为时差没有睡着。阳光从窗帘的缝隙中透进来,忍不住起身。拉开窗帘,阳光刺眼,但风景如画,因为不远处便是沙滩和蔚蓝色的海洋,那就是地中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