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写三国的成长
写三国的成长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68
  • 关注人气:6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月天揭开第九张专辑面纱,“伯乐”李宗盛也来站台助威了!

(2016-07-22 16:12:51)
标签:

五月天

李宗盛

自传

分类: 北京晚报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5S2driz1Sy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5S2ds8KIls

文/北京晚报 成长

图/相信音乐

蛰伏了4年7个月,著名摇滚乐团五月天昨晚携带新专辑《自传》亮相北京。与常见的专辑发布会不同,五月天此次直接将发布会开在了工人体育馆,现场宛若一场小型演唱会。而18年前慧眼识珠相中这五个小伙子的“乐坛大哥”李宗盛也来到现场为他们助阵,直言:“五月天是华语乐坛最成功的乐团”。

为什么是专辑取名“自传”

五月天此次新专辑可谓慢工出细活,也让众多歌迷期待良久。五月天鼓手冠佑透露,为了这张专辑,五月天每位成员都写了很多首歌,然后团队成员将写好的六十首歌凑在一起,经过开会,投票,反复讨论,最终从中选出如今的14首歌。

此前在专辑的预热期时,专辑的名称一直未定,暂以“作品9号”命名,“9号”是指五月天的第九张专辑,而此前五月天也曾多次表示,由于他们的偶像披头士从成团到解散出了十张专辑,因此他们的目标也是十张。不过五月天也在此次发布会上解释,所谓的十张只是实体概念,今后依旧可能会通过数字渠道发表新作品。

此次的《自传》就是五月天首次尝试在线上发售数字专辑,据独家售卖平台阿里音乐旗下虾米音乐、阿里星球统计,仅在预售期《自传》就创下三白金唱片的佳绩。

与以往五月天作品相比,《自传》中的歌曲中充满回望与总结的味道,在此前曝光的主打歌《派对动物》的海报中,五月天五名成员以老年装的扮相出现,歌中蕴含人生生老病死犹如一场一场派对,希望听者可以正面迎战、快乐面对生活。

主唱阿信表示,之所以起了《自传》这个名字,是因为五月天这十几年来积累了许多感悟,希望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写成一张专辑。“这不仅是我们的自传,也是当代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的这代人共同的记忆。希望未来有人回望这张专辑,能够指导我们这代人曾经这样活过、爱过、疯狂过。”

阿信在采访中也表示,此前有人评论五月天总是在唱情歌,唱青春,这是没有用心去听。“我们的作品会触及一些沉重的话题,比如生老病死,比如八年前的《如烟》,新专辑中的《转眼》。”

巧合的是,此次新专辑的歌曲录制时长总共加起来,恰好是59分59秒,寓意五月天的第九张专辑。成员石头将专辑比喻成一个“回”字:一是指“找回真心”,一是希望五月天是外面的大口,歌迷是中间的小口,“可以与我们一起回家”。

为什么李宗盛选中五月天

1998年,当时刚组建没多久的五月天籍籍无名,他们在台湾骑着摩托车,把自己创作的歌曲Demo挨家挨户地给唱片公司送去,大多杳无音讯,但当其中一张辗转到了李宗盛手中,五月天的才华终于被发掘,李宗盛也因此成为五月天从艺之路上最重要的“伯乐”。

“谢谢大家,你们和我的眼光是一样的,都喜欢五月天。”来到五月天的新专辑发布会,李宗盛受到现场歌迷齐声欢呼,而他一上台就幽默了一把:“可能现场的年轻人不认识我,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宗盛。”

当主持人黄子佼问起李宗盛是如何慧眼识珠相中五月天的,李宗盛坦言:“我在这个行业三十年,只会一招,就是在音乐面前人人平等。”他表示,听别人的音乐,特别是年轻人的,一定要静下来真心聆听,不要觉得自己特别厉害。唯有如此平等相待,才能发现别人音乐中的闪光点。对于五月天这些年来的发展,李宗盛也说道,他们每出一张专辑自己都会偷偷询问,关爱有加。“我很庆幸,他们这些年来变‘小’了。这是一个很容易迷惑人的行业,很容易就在一次成功后忘了自己从哪里来了。而五月天经过这么多次成功,越来越谦虚,不讲大话,跟我很像嘛!”

除了推介新专辑,五月天还在发布会现场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出300万人民币,用于“春蕾计划”,包含“助学行动”、“成才行动”、“就业行动”、“护蕾行动”、“音乐之声我要上学”等五个项目。

而在专辑之后,五月天“Just Rock It”巡回演唱会也在进行中,此前在香港红磡体育馆连唱十场已经打破自己创造的纪录。8月26至28日,五月天还将重返北京在鸟巢连开三场。阿信表示,新专辑中歌曲《任意门》就是讲的五月天在北京从“无名高地”酒吧到鸟巢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期待这三场演唱会能为北京的歌迷带来更多惊喜。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5S2drdhaYy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5S2drljCG8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5S2drf2Y6a

————————————————————————————————

尊重版权,珍惜为你写字的人,未经作者授权请勿在其他媒体平台或博客、微信公众号上刊发。授权请联系新浪微博@文化记者成长。

我的微信自媒体平台“成长的文化站”已经开张了,这是由《北京晚报》文化新闻部记者成长运营的原创平台。如果说微信公众号的生态是“1人原创,99人抄袭”,这里就是那永远固执的“1”。这里没有团队,没有推销,只有一个以文化与写作为业的人,利用生活的间隙,与你一起分享思考、见解与新知。

本站已成为诸多文艺男女青年上下班、枕边睡前、休憩如厕时的阅读伴侣。


添加方法: 

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加关注

回复【老腔】可查看记者独家探秘华阴老腔特稿


http://s10/mw690/001ymuFxty72iNIdDsd2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