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上中医编辑
海上中医编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59
  • 关注人气:1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东南快报专访《癌症只是慢性病》作者何裕民教授

(2009-04-03 10:47:14)
标签:

癌症只是慢性病

海上中医编辑

何裕民

东南快报

健康

分类: 新书架
  2009年3月28日,何教授在福州签名售书并且举办讲座。3月31日特意邀请他到报社,和读者面对面做一个视频专访,让更多人了解何教授抗癌新视点。

  记者:为什么说癌症只是一个慢性病,它和胃炎等一般慢性病相比,又有那些异同?

  何教授: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综合多方面结果达成新共识:合理应对下,癌症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类与冠心病、糖尿病类似的慢性病,当然了,如果没有控制好,它有着区别于一般慢性病的恶化倾向。
  这种慢性病有两个涵义,一是指癌症发展,癌症是一个渐进的慢性过程,二是指在免疫“监管”下,癌症可以长期休眠。

  记者:为什么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医学手段进步了,但是患癌且死于癌症的人似乎没有减少?

  何教授:人们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人们在生活中预防癌症做得还不够。癌症是一个慢性病,他给了我们充分的时间来防范,所以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人们现在对癌症还没有一个健康的意识,不能合理的对待。
  我国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是吓死的。这个话的意思是,一个是患者本身的心理紧张不利于病情控制;二来,恐惧本身带来的盲目应对。
  其实在癌症治疗上应该三条腿走路:1.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治疗做坚强的技术后盾;2.对病人要展现充分的人文关怀,要让病人在精神上,心情上减少恐惧,积极对待癌症;3.医生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

  记者:您刚刚提到对癌症的有效免疫监管,可以达到使其休眠的效果,这是怎么样的思路?

  何教授:总体来说,悠着点。知情后不要乱投医,前一段我在《健康报》发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癌症不要急于开刀》。
  说道免疫监管,必须提精神状态。因为心理状态是否健康,压力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到体内激素水平,进而影响到免疫力的高低,你不能指望用很低的免疫力对付癌细胞。
  我这里有个数据,精神状态在治疗过程中起到20%到25%的作用;在后期康复阶段,起到的作用更高。
  说个半开玩笑的话,有两种人治疗效果是很好的。一类是完全想开看开了,但太少;还有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告诉他情况不错,他不会多想,心态自然放松了。

  记者:不少患者问得很直接,治疗癌症,选择中医还是西医?您是怎么看的?

  何教授:这个没法具体说,每种病情和每个阶段不一样。总的来说,中医西医不是有你没我的关系,而是协同作战。西医见效快,适合攻占山头;中医在控制病情等方面是有力的支援军。比如,鼻咽癌,放疗效果很好,乳腺癌,早期手术效果很好。
  而胰腺癌,中医治疗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对于一些无法接受放化疗的胰腺癌患者,纯中医治疗是可以达到消除病灶的目的的。在用中医零毒疗法治疗胰腺癌方面,我在全国有1000多个病例,其中5%到6%治愈;40%稳定;70%到80%生活状态明显改善。

  记者:中医因为缺乏量化标准,经验性成分很大,患者可能会有一些困惑。

  何教授:其实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医生的经验是非常关键的,不管你的头衔有多高,理论知识有多么扎实,要是没有临床的经验,那都是没有用的。在对待癌症的治疗上,我认为结果最重要。而中医的辩证治疗,因人而异,其实很有帮助。我很理解患者的困惑,因此,选择好的大夫非常重要。

  记者:很多人得了癌症,就会马上进行开刀,第一时间将癌组织切除,然后化疗、放疗,这样做法对吗?

  何教授:肿瘤的治疗,过去的希藉借创伤性手段为主,第一时间彻底杀灭癌组织的决策思想不足取。
  特别是老年人,癌细胞发展比年轻人慢,身体素质不如年轻人好,而且本身已经快走到人生终点。这个时候,是以无论如何彻底消灭癌细胞为最终目的,还是以改善生命质量,尽量延长生存时间为愿望,将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有个老太太,85岁了,发现患有癌症,决定手术。手术切除很成功,非常顺利。但是半个月后,老人家却走了。因为她的身体已经整体衰老,经不住手术这样的大创伤。

  记者:中国人的癌症复发,转移及死亡率大,这是什么原因?

  何教授:我国癌症复发率很高,百分之70患者死于治疗后复发或转移。
  一个是太害怕,把癌症当成一种过了今天就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醒过来的急症。
  二来是社会支持不够,缺乏情绪疏导和宣泄。相反,癌症患者都被家人当成大熊猫供起来。你是病好,别干活了;你身体不好,别到处走;你要多吃好东西才能帮助恢复......这样的看似关心的话,实际上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你是一个癌症患者,你跟我们不一样。患者被过分保护,就会有一种被正常生活和圈子孤立开的无助。这样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病情好转。

  记者:在身边的亲人患上癌症后,是瞒着他病情还是告诉他?

  何教授:近年来的西方,有一种新主张,要把病情及时告诉患者,保护他的知情权,有利于他配合治疗,并且利用不多的时间完成自己一些心愿。
  但是中国不具备这样的社会和人文环境。人们往往谈癌色变,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我认为,可以在3个月后用适当的方法告诉一部分,比如只告诉他的确有癌细胞,但是不要说到什么程度。不过,对于比较理性的病人可以将病情与其进行讨论。

现场读者提问——

  记者:乳腺癌可不可以喝牛奶和豆浆?

  何教授:一般情况下,患有乳腺癌的病人喝牛奶弊大于利,因为牛奶中含有酪蛋白,对癌细胞有启动因素,乳腺癌、肝癌、卵巢癌、胰腺癌患者不适宜喝牛奶。但是酸奶是可以喝的,酸奶中的酪蛋白已经被分解了。
  豆浆是否能喝也存在争议,因为有人说豆浆含有类黄酮。但它毕竟只是类似激素,并非激素。而且,每天一杯豆浆,还对中老年妇女的骨质疏松有帮助。

  记者:有人说,癌症患者体寒,要多吃热性的东西或中药,而且还要吃活血化瘀的,把肿瘤化开,不知道是否正确?

  何教授:实际上,癌症患者热性体质更多,因为癌细胞在增长期,身体代谢旺盛,这个不要乱用药。另外,活血药物有助于血管内皮细胞增长,肿瘤的血供会更加好,特别是扩张血管的丹参要慎用。
  在中药治疗癌症方面,几个误区纠正一下:以毒攻毒不可取;活血化瘀要慎重;软坚散结药物碘含量太高要慎用;补药在改善体质同时,会使癌细胞代谢旺盛,不能滥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