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上中医编辑
海上中医编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14
  • 关注人气:1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中医认识的6个误区

(2008-06-15 19:11:31)
标签:

中医教育

中医发展

杂谈

健康

分类: 中医科普
  读了这篇文章,感觉说得非常质朴,实际上时人对中医的认识误区还远不止这么多。如说中医药简便廉验,这既是对中医特点的概括,但在时下也害了中医,一些优秀的疗法绝迹了,或面临失传。说中医与京剧都是国粹,京剧等是有闲阶层人玩的,中医呢,只有在看病时用的时候,能说上两句话,其他时间呢,没人管了!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名老中医越来越少,青壮年中医能接上茬的,每个省区也就那么几个人,这么些人周围也团聚着一些年轻中医人,也出了一些著作,但这还远远不够!记得在学校读书时,曾有同学叹说:“在我们这届近100人当中,到时能出几个名中医,也就是大造化了!”当时还不明白其深意,现在看来,的确是这样,真正能坚守中医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转载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899期 (曹青山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
  
  误区1:中医见效慢,西医见效快

    这种说法很笼统。一般来说,西医在抢救重大的危急重症方面确有优势,但是,对于一些普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西药疗效不见得就快,而中医往往疗效并不慢。并且中医在治疗某些急症方面也很有特色,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

    误区2:中药味苦,针灸痛苦

    在许多人眼中,中药味苦,扎针痛苦。实际上,苦口的中药只是某些中药汤剂,很多中药汤剂并不苦,且中药剂型有丸、散、膏、丹等,可直接吞服或外用,无口苦之感。针刺也只是进针的一刹那有些微痛,如果进针快是感觉不到痛的,主要是针刺后的疼、麻、胀、重等感觉有些人不适应。

    误区3:只有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作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也并不是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治疗都一定会有效果,因为这些病本身很可能就不好治。

    误区4:看中医就得找祖传中医、老中医

    在大众眼中,一位白胡子老头、一个脉枕、三根手指,加上一块“祖传×代中医”匾,就代表了高境界的中医。翻阅许多名中医从医经历,多在40岁左右就医术出众,闻名一方。祖传中医依赖家传经验,若本人悟性高且勤奋好学,疗效是不错。但是市面上鱼龙混杂,有些所谓祖传中医纯粹就是骗子。只要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就是好医生,不在于他年龄大小以及是否祖传。

    误区5:吃中药就不用吃西药了

    有些病人过分相信中医,认为哮喘、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只要吃中药就可以了,西药的副作用大,不愿长期吃。可是这些病必须吃西药,中西医结合才疗效好。而且这些人很可能被“纯中医制剂”迷惑,其实好多所谓专治上述疾病的“纯中医制剂”里面就含有西药成分,所以病人一吃疗效好,停药就病情反弹。

    误区6:中医不科学

    中医的理论很抽象、不直观,不容易让人一听就懂。许多病治好了也得不到西医的认可。有个比喻近似地反映了中、西医诊察疾病的特点:中医看病好比有经验的瓜农通过看、摸、敲来判断西瓜是否成熟;西医看病好比用刀直接剖开西瓜亲自品尝一下。中医是复杂性科学,现有的研究手段还只能揭示中医科学性的一部分。一些西医大家对中医也很有研究,认为中医治疗一些疾病确有优势,如叶任高、向红丁等对中医治疗肾病、糖尿病并发症的疗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