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那张梨花带雨的脸

(2010-08-30 05:50:16)
标签:

教育

育人

女孩

泪腺

杂谈

分类: 育女心经

难忘那张梨花带雨的脸

那张梨花带雨的脸,至今仍在我的眼前定格着。她没有给我答案。这,让我一直不得安生。

不想写散文,因为这不仅仅是心情的释放;不想写评论,因为我找不到清晰的观点。

只想老老实实地叙事,像名侦探那样,手里夹根雪茄,把“案件”的枝枝蔓蔓“捋一捋”。

                                                        ——写在前面

 

那是多年前的事了。

时任初中英语教师的我,面对学生一张张质朴的小脸和一双双秋水般纯净的眼眸,怀惴凌云壮志,耕耘二尺讲台,青春飞扬,意气风发。

按照当时工作量要求,我担任初一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并兼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由此步入教学“小循环”,就是从初一带起,到初三送他们毕业,然后再回头接初一新班。

人都有私心,同时负责两个班的教学工作,难免会有偏向。凭心而言,我也不例外,对担任班主任的这个班,投注的心血的精力比较多;而另一个班,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几乎不再理会其他事情。

这个故事的主角小娟(化名),就是我不当班主任的那个班的一名学生。

这个班的班主任小龚,跟我年龄差不多,也待字闺中,与我私交甚好,无话不谈。

开学伊始,我跟小龚说:“你得给我配一个得力的课代表,不然,这个班的英语成绩我可保证不了,因为我精力有限,不可能分出太多精力顾这个班。”

小龚很是理解,跟我一起观察、考验,最终不约而同地把人选落在小娟身上。

小娟是个不太爱说话的孩子,但是眼神坚定,学习刻苦,上课发言有板有眼,用词不多,却常常一语中的,我很喜欢。小龚最初是想让她担任别的职务,可是架不住我坚持,最后笑吟吟地把她让给了我。小娟,成了我的课代表。

 

上任后的一段时间,小娟也只是帮我收发作业本,检查背诵听写情况。过了一些日子后,我开始培养她,让她领着同学早读。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小娟不负所望,终于克服了害羞、胆怯的心理,放声领读、领诵,在同学们面前树立起了威信,早读课的时候,我给她布置朗读、背诵的内容,她就不折不扣地践行,我便可以抽身巡视,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小龚私下跟我说,小娟很负责任,自习课时,同学们遇到英语问题,她会帮着解答,而且她还利用课下时间,悄悄检查一些同学的听写和背诵,生怕他们落后,影响全班英语成绩。

得到小龚的“情报”,我很欣慰,也更加喜欢小娟,常常用眼神给她鼓励和嘉许,也放手让她分担一些辅助教学的事情,她都完成得很出色。

原以为,这样的良性互动会一直持续到他们初中毕业。没想到,初二下学期,不知什么原因,小娟的父母把她转去了另一个学校,我们的师生情缘似乎就此结束了。

当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小娟走后,立刻换了一位课代表,一切如常,只是,我仍会习惯地叫“小娟”的名字,那位新的课代表倒不介意,只是善意地笑笑。我恍然,原来人很渺小,失去一份情谊也很容易,就像归入大海的一滴水,转眼便不见了身影。

小娟转学后一个月,突然在周五下午来到学校。那时,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小龚把她领到我跟前,满是醋意地说:“小娟来了。她说要看你。瞧我这班主任当的,还不如你这个任课老师呢。”我知道她是开玩笑,打着哈哈就过去了,不过还是被小娟的重情重义感动了一下。

我让小娟坐在我对面的椅子上,一边跟她聊天,一边批改着手里的作业。

没说两句,就听不见她说话了,紧接着,就是低声抽泣声。我抬头一看,小娟真的在哭……

我最见不得别人哭,赶紧劝她:“呀,小娟,你怎么哭了?别哭啊,有什么事你说出来,老师会帮你的。”

听我这么一说,她哭得更凶了。动静越来越大,当时正在办公室里备课的老师都抬起头来,关切地看着她。

我再三地追问、劝导,小龚也走过来帮我劝她:“小娟,是不是到新学校不习惯,想念旧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了?”

小娟只是哭,也不接话。她就这么抽噎着,身体跟着起伏。

一张梨花带雨的脸,生生地往我的记忆中烙。

一直到我该去班上给学生“放学”,她仍是哭泣,却站起来,楚楚可怜地看着我,跟我道别。

我送她到校门口,她仍没跟我说痛哭的原因,但是已经安静下来。

以后好长时间,我总是想起小娟的哭泣。对我来说,那是个谜。打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她。我把这届学生送走后,没有进入下一个“教学小循环”,而是调离了这所学校,我们像两股道上的火车,从此天各一方。

也许,小娟的哭泣,会成为永远的谜。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太宠她,把她培养成了“温室里的花”,见不得外面的风雨。为此,我自责过。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的父母太固执,没有考虑她的感受,硬是给她换了学习环境。为此,我遗憾过。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新学校的老师太粗心,没有用足够的耐心,帮她融入新的环境。为此,我心凉过。

 

这张梨花带雨的脸,一直在我的记忆中鲜活着,时刻地提醒我: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或者说是一门艺术,它更是心灵与心灵的对接,一点都马虎不得。

 

 

“小娟”在文中只是化名。真实的她,姓宗。

小娟,你后来的人生之路走得可顺当?如果恰巧看到此文,接受我的祝福,祝一生幸福!

                                                          ——写在后面

 

 

博友参与:

 

          雪儿飘飘  2010-08-30 20:46:50

 

小娟的

那张梨花带雨的脸

鲜活在  我的

记忆里

 

那个最后的哭泣

成了我心底的谜

为什么

我没能拂去

你的泪滴

为什么

我要让那滴泪

带着你的心事

远离

 

而今只是

默默地想起

小娟   你在哪里

我为你搭起的心舟

微微的泛起涟漪

那是我的心痛

缕缕丝丝

 

 

纷飞的雪2010-09-28 20:30:31[回复] [删除] [举报]


透过您的描述,我们已经看到了“小娟”那张梨花带雨的脸,一篇文章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就可以说是一篇佳作。您用简约轻灵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这一段难忘的教学生涯,小娟是这段记忆中的主角,她的形象始终贯穿着全文:从最初的不爱说话、害羞、胆怯到能够在全班同学面前充满自信的大声朗读,小娟的转变也证明您教育引导的成功。这篇文章的重点应该是在小娟来看您时的情景,前面的描写只是为后面的情景作铺垫。虽然您没有用太多的笔墨来描述“小娟”痛哭的场景和缘由,但这样的收笔却是聪明的,写完整了反而会失去文章的美感。

此文切合题意,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文字流畅,感情真挚,有一定内涵。欣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夜孽缘
后一篇:恍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