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销售的免费午餐不会太长久——有感于税收改革
(2009-04-16 08:39:15)
标签:
网络销售免费午餐增值税发票马云上海杂谈 |
最近在给一家外资企业进行工商和税务注册,在申请一般纳税人时,发现税务局把之前年销售额 180万的底限“下放”到了80万,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只要年销售额达到80万元,就能作为一般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发票了。
金融危机之下,为了扩大内需、激励企业,政府花大力气大手笔努力减轻企业负担,税收改革是一个方面,包括增值税的改革、各种税率的调整。小规模纳税人(比如年销售额在80万以下的)的营业税由5%调整到3%左右,等等。一般纳税人由180万一下子落到80万,一定程度上也显示着:近来财税收入急剧下滑的情形之下,进一步扩展税收收入的举措。由此,税收方面,多少体现着“抓大放小”的意思,同时,衡量其中“大”的标准也“变小”了。
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在上海中山公园的龙之梦购物中心,台湾西点ICHIDO(宜芝多)的柜台前有一个小提示,大概意思是,从09年3月开始,因为浦东税务局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要求,以前提供给顾客的餐饮发票,今后将以增值税发票的形式出具……云云。我不清楚当初ICHIDO在税收上享受到了其注册地浦东新区多少的优惠,但营业税的税率和能享受到的优惠肯定比增值税要多、餐饮发票对企业和顾客意味着什么也不言自明。现在其由之前的餐饮发票改成增值税发票,说明税务局正严格核定其为一个生产型企业,之前那种“暧昧跨行”(西点品牌兼有餐饮和工厂)的形式多少受到了挑战,我不认为ICHIDO会主动要求开增值税发票以求更多得的批发经销客户——毕竟ICHIDO的经营模式还是针对最终用户、树立品牌形象为主的。
想到了大学生创业和网络销售(B-C尤其是C-C)。
上海人是所有大城市中最不具备创业精神的。创立一个企业,从工商到税务,还有卫生、社保等等诸多部门,这些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上海一直相对走在全国前列;或许杭州等地的态度更好效率更高,但那多少建立在模对细枝末节问题上模棱两可、睁眼闭眼的前提下。上海不是这样,原则问题,哪怕很琐碎,也没得商量。比如,现在税务局在审查企业注册信息时,手续和要求的严格程度远远超过工商部门——简单一个租赁场地的合同,就要求原件,还要附带出租场地在当地房地产交易中心的注册信息进行核对……等等。
我经受过很多企业的注册和咨询,现在都懒得整理所谓的流程了。为什么?根本没有规律可循,变化多、手续繁杂……企业经营的压力不去议论,单单要把一个最小型的企业正常运作起来,作为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如果没有家人(后台)的支撑、没有政府切实的鼓励政策,简直抵得上5年的社会工作阅历了!正因为上海很多年轻人知道这一点,所以即便具有清廉和高效的政府机构,大家也都懒得折腾。
而且,企业的注销和歇业,其手续往往比新注册更麻烦……这话说来更长了。在日本,专门有讲座传授分析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如何关闭,日本人还算属于认真的;遇到很多韩国中小企业,因为嫌麻烦索性一拍屁股走人。一般来说,结婚和离婚手续一样简单。但在我们这里,结婚容易,“离婚难”!为什么难?这里面的滋味只有当事人知道了。对一个没有活力的企业,硬要站在家长或法官的角度,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对方当作偷税漏税或管理疏漏的嫌疑者来对待,还不如趁早让这个企业早点关门,省的它动歪脑筋乱开发票呢……
总之,世界上像样的国家和政府,对税收监控都是非常严格的。我们这里也是如此,甚至在企业歇业和注销方面,以税务审核为中心,严上加严。在这样严格的前提和财税收入下滑严重的情形下,如何开源节流呢?
我总觉得:目前税收制度的盲点——网络销售,可能在三五年之内纳入政府财税监控的范畴,当然如何监控和监管是个世界难题——不过中国政府肯定有办法。也有人说,马云的支付宝都那么成功了(简直就是一个优质银行了),他难道不会为众多网友争取利益?呵呵,马云是优秀的企业家,是目前的大明星;但是,正因如此,他和他的阿里巴巴,包括支付宝平台,正在或许已经成为金融和财税部门的重点研究对象,马云是否能继续当他的明星企业家,取决于他是否象王石同志(尤其是万科发展初期)那么聪明。
因此,免费的午餐,不可能永远吃下去。金融危机,反而加强了中国走自己道路的决心;互联网和网购时外国的发明,可有效的收税监控系统,没准被中国人先解决了。互联网的强项是什么?自由!方便!如同3G手机的盛行一样,它们的强项,有时候变成了弱项、甚至是超级弱项。与面对面的现金交易想比,买卖双方的所有信息都通过网络平台,在结算通道上比“行走在空气里”的现金交易狭窄多了;表面上虚拟的空间,其实要实际可控多了!网络平台上实施统一标准的财税政策,除非考虑社会影响或社会和谐暂时暂时搁置,真要操作起来,比向那些在税务局注册的实体企业征税反而要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