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差钱》造成南北文化分裂和文化歧视&上海方言

(2009-02-09 23:48:47)
标签:

上海方言

不差钱

上海人

北佬

杂谈

分类: 清新散文-好心情时的意境

关于说上海方言与文化与否的争论,基本上是老声再谈。其实,方言歧视在中国乃至世界到处都存在,而且越是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越是顽固。即便象美国这样年轻的国家,也有因地方口音而引起的歧视和笑话。

上海人说几句方言嘲笑“乡下人”,这是一被太多文章和太多影视作品取材的事物了,无足轻重。倒是这次央视《不差钱》反映出的东北方言的强势,值得“文化”一番。

众所周知,相比上海人,广东等地的排外一点不差。在上海一个外地人问路或买东西至少绝大多数上海人都能用外地人听得懂的普通话回答,可要在广东(深圳除外),这就无法保证了。

上海人的所谓排外和盲目自大,很多仍然是通过普通话的表述传达给外地人的,从本质上,上海人还是很注重对北方语言和文化的学习的。可是,要搁在广东或其他一些南方地区,很多当地人连辱骂或讥讽“外地北佬”都不知道如何使用普通话,他们也根本懒得去比较自己与北佬的差别。好比我们和美国欧盟干架,炒得热火朝天,可对手至少在认真地研究你、积极地回应你;而和印度或其他二三流欧洲国家争执,人家根本不想研究你、或者根本不懂你……

带有摩擦的互相研究和分析,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平等和尊重,事情还有救;而近乎无知的冷漠和顽固,就不好玩了。

长江以南,央视的春节晚会和北方语言类小品的收视率,“没文化的上海人”的贡献率很大。要搁在广东,你去问问有几家在看《不差钱》的?或者说,即便看了,有几家能完全听懂这东北腔的小品的意思的?

这些年诸如《不差钱》这样东北方言小品的强势,有水到渠成的自然趋势,但在客观上,加剧了南北文化的分裂;如果不是大兵等湖南出身的相声演员,在成功之初那湖南味的普通话融入节目,勉强地维护着南方人对相声和小品的兴趣,那么北方味的幽默恐怕真的要在南方绝迹了。

南方人也喜欢幽默,但绝大多数南方人都只喜欢本地方言的幽默,这种现象在春节的电视节目收视率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如果仍然停留在把东北风味的幽默“概括”成中国春晚式幽默的,那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之路就会越来越窄,这是又一种形式的文化(方言)歧视(至少比上海人嘲笑外地人严重得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