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石油vs中石化为什么在上海开打价格战?

(2009-01-07 22:34:42)
标签:

经济

中石油

中石化

vs

道达尔

上海

分类: 书本上没有的MBA知识

1月6日,中石化上海市场再降90号0.05/元与中石油持平,全线应战将月亏上亿。中石化此次回击中石油的降价重点集中出租车大量使用的90号汽油,这出降价大戏的基本过程到目前为止总结如下:

中石化中石油上海降价大战(单位:元/升)

 

90

93

0

国家最高限价

4.65

5.06

4.85

20081225中石油

4.45

4.76

4.55

2009110时中石化

4.40

4.71

4.50

2009110时中石油

4.35

4.66

4.45

200915中石化

4.35

4.71

4.50

 

    很奇怪,上海曾经一直是中国城市中油价比较死板的。新浪网是中国门户网站中玩汽车话题最早的,本人也是“混迹”汽车BBS最早的一批DX了,东西南北中的车友们,除了海南和西藏等特殊地区的(这两个地方的油价因为特殊原因价格特别高),一般都对上海汽油经营的僵硬模式颇有微词。大体意见曾经是:上海不像北京和福建那样,存在若干中外合资的加油站,上海的民营加油站也很少、存活度不高……云云。

    作为上海的司机,曾经一度羡慕广东能加到适合进口高档跑车的高标号汽油,曾经一度羡慕北京和福州的车友能到城郊结合部的BP加油站加到相对便宜的燃油,更是一直羡慕外地人买车没必要象上海人那样付出额外的几万元上个铁皮牌牌……总之,上海给人的印象是,绝对不适合买车、不适合用车,开来开去,满眼是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国企的大红标记,好不容易出来个道达尔合资加油站(法国最大的石油企业),还窝在不怎么显眼的虹桥机场附近的高架桥下面……

    但是这次,“保守的”上海企业(人)掀起了燃油大战,竟然在元旦前后,这么频繁地对着干上了,有点不符合“上海规矩”。媒体的分析相对比较含蓄,认为在当前的金融和经济形式之下,更多的库存就意味着更重的赋税和成本,由此,两大石油巨头只能为生存而战了。

    其实,两大企业根本没必要担心自己的生存,从消费者角度,我想因为以下原因:

1,上海消费者普遍比较会算计,上海的城市面积本来就没北京大,哪里便宜到哪里加,即便多绕点圈子,总体还是划算的。加上出租车司机的推波助澜,率先降价方的营业额提升特别明显。

2,两大巨头的经营压力肯定很大,尤其落实到(上海)地方的分公司上,数字是明晃晃的证明。不管到年底还能找到如何多的理由去求得政府的补贴,你营业额越低就越倒霉。所谓亏损越多,补贴越多。

3,燃油税改革后,销售越多,对税收贡献越大,税收贡献相对更大的一方说话的嗓门更响亮,没准会得到更多的政策主动。这一点,以上海本地人为主的分公司的干部们也会算计,胆子也更大——当然,肯定得到过总部的某种暗示或首肯……

4,既然上海元旦前已经小范围开战了,作为两大巨头的领导,不妨让战将们冲在第一线厮杀一番看看效果。上海的消费者本来就是全国闻名的矫情和精明,权当练兵。

   

   不过,说实话,我本人加油除了看哪家便宜,还看综合服务,象虹桥机场那家道达尔(石化合资的),服务规范,每次加油同时还主动帮你擦玻璃……总之细节上很舒服。我们的两大巨头如果不从根本和细节上想消费者所想,降再多,也基本和菜市场里的白菜摊贩面对面杀价拉客一个性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