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随地吐痰是一个老顽疾了。五讲四美,80%的意义针对这个现象。但问题是,在大街上,不管是骑人力车的送货郎,还是坐在迈巴哈里的老总;不管是用阴沟油抄菜的小吃摊,还是澳门的高档酒肆,随地吐痰都成了一种民族文化了。至少,堂而皇之地大声摩擦喉咙憋出一口痰,已经是我们最常听见的市民旋律之一了。
你可以把这种现象与当前热门的环境保护联系到一起,借此提醒人们环境保护——清新的空气对阻止生痰的意义多么重大;也可以借次劝阻那些新老烟枪少抽点眼……但似乎作用都不大。
世界上空气比我们差、抽烟比我们凶的地区和国家不少,为什么都没有吐痰的习惯呢?痰被他们当口水咽了?这么恶心?
我想,这是个人文环境的问题。在一个充满咳痰、随地吐痰的大环境下,吐痰成了一种男性化和成熟的标志了。吐痰是一种自然的举动,随地吐痰,每天可以节省太多太多的纸巾,换个思路,也是环保的行为,没准若干年以后成了有机生活的标志,如同现在不鼓励超市大用塑料购物袋一样。
由此,不必苛求国人一定不要随地吐痰了,既然改不掉,就往积极的方向去想吧。欧美的时尚流行(包括目前的帆布鞋子=),不就是抄冷饭吗?迁强的理由吗?
可能吧,但国外很有可能真的在一定阶段鼓励随意(地)吐痰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