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家从天津来了久别的大舅舅,还带来了他十多岁的孙子。本来,我一岁多一点的孩子就托养在父母那里,加之近来请的保姆女儿考高中、又逢家里遭受水灾,我母亲的膝盖也因骨刺摩擦肿胀起来……这一起事情挤在一起,使上海37度的高温达到了空前的热闹程度。
大舅舅人老实,老实到看我我父亲大汗淋漓地买完一大堆菜回家进门都不知道上前帮忙一把、老实到看到我母亲一瘸一拐帮他盛饭都不知道客气地自己去完成这个简单的动作……他那个不懂事的孙子,更是一堆与电子游戏和电视机粘贴起来的白肉——不运动造成的胖不去说,对长辈辛苦的操持连一声谢都不会说,最令人不可理解的,当我们这些亲戚包括我刚满一岁的孩子都主动对他微笑时,他竟然连个起码礼貌的回笑或招呼都不打,照样板着脸!这难道就是现代网络社会培养出来的产物?
这么一对祖孙,在我们家住了2星期,不是不欢迎,实在是把我们(尤其是我父母)折腾得快住院了。火车票改期(提前)在现在看来是一件很简的事情,可是,按照他们老一辈的习惯思维,一开始说定的日期,随意改动会被人认为不够好客……云云。
母亲一共有8个兄弟姐妹,分散在祖国各地,平时照顾一般,勾心斗角的插曲也有。但是,除非那些公差的和弄受国外经历影响深的,一般到了自己亲戚所在的城市,似乎把住亲戚家都当作第一选择——这就是我们老一辈的老观念!私人隐私和空间几乎不存在,更谈不上尊重。
其实,不管是接待方和被接待方,即便接待方的家庭住宅是多么宽敞,常年不生活在一起,亲戚之间的生活习惯价值思维已经相差很大,互相之间不留空间地挤在一起,其实对大家都不尊重,也不舒坦。这种时候,真还不如到附近包个实惠的宾馆酒店住下呢。经济型酒店和宾馆的价格,也并非十多年前那样离谱,相信很多亲戚和朋友还是能消费得起的。至于旅游探亲,我喜欢一个日本客人说的一句话:“再好的地方,再好的亲戚朋友,三天足够了!”时间太长,双方审美疲劳,激情过后,就会想家,就会腻味,就会嫌烦了。这个时候,再做了烂屁股,很不合适。
我不止一次地对父母说:以后来亲戚,别让他们住家了,宾馆钱来出好了。这种时候,父母会回答:“就你有钱!不是钱的问题。”那么是什么问题呢?面子问题!
中国的传统观念一直难以改变,包括早探亲访友住宿这个层面上。独生子女政策,旦愿能加快对传统观念冲击的步伐。人,实在是需要一点自我空间和隐私的。有距离才会多美感。否则,乱烘烘地热闹折腾一次,把当事人给彻底折腾怕了,就没有下一次的热闹和亲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