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去火车站了。
为了赶在五一长假的前一天到杭州办点事,买了张直达杭州的旅游列车的车票;票到手里,一看价格25元,这么便宜?哦,忘提醒售票员了,给了我硬座票。好嘛,很长时间没坐过硬座了,再说是长假开始阶段的火车,又是到旅游胜地去的,就当体验生活吧。
果然,车厢比较拥挤,学生居多,不少人只能在过道里待着,上下层之间的楼梯上坐满了人。总体来说,过道里还能自由走动,听说这种情况还不算高峰来临,当然,春运时节的大篷车的情形不应列入比较范围内。列车被加挂了2节车厢,沉重地向杭州方向爬动起来,在大约15分钟之后,我赶紧去上了趟厕所,因为我知道:虽然只有2小时的车程,但后面的行程不会太轻松。
果然,嘉善停,嘉兴停,海宁停……成慢车了,每个站都上多下少,渐渐地,过道里列车员的穿行走动都困难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列车员还要不停地走来走去推销这推销那。其实,列车员的工作性质和空姐没本质差别;但火车和飞机,车站和机场之间的感官差别,造就了列车员和空姐的职业差别,她们的工作都很辛苦,尤其是铁老大掌控下直接面对广大乘客的列车员,本职工作的规章制度中还被加进了不间断推销商品的职责。
都说现在的年轻人娇贵,可从火车上拥挤的氛围中体现的细节来看,学生模样的,不管是单独出行的还是结伴出游的,都懂得不随地乱扔东西,对乘客之间拥来挤去难免的踩踏和碰撞都知道容忍……实际情况往往就是这样,空间和生存的激烈竞争把人们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培养出来的一点点美德都在人生阅历的磨练中挤压光了。一位台湾朋友向我感叹:其实大陆很多城市的工作竞争压力远远超过台湾……。节奏和空间,都和紧张有关。
坐在我对面的是位回娘家的母亲。看样子是中年得子,抱着自己出生数月的女儿,即便再劳累,也充满着幸福感。孩子还算很乖,在接近3小时的行程里,经历了新奇、配合周围的乘客嬉闹、和母亲眼神交流、看电视、吵闹、喝奶、再
吵闹、睡觉的过程。因为妻子正在怀孕,所以我格外注意着这位母亲的言行举止,这竟给我枯燥的旅程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刚看到这女孩的时候,感觉样子并不可爱,皮肤也挺黑,但随着时间的消耗,莫名地产生了好感。人说感情这东西需要培养和酝酿,之前一直很讨厌孩子的我,心态还是变了?
下火车的时候,没等那位母亲请求,我帮着她从行李架上取下沉重的拉杆箱。
我写过杭州的出租车的话题,火车站里排队等车的时候,本地烟民在半封闭环境下喷云吐雾,从而与客气地责备他们的海归派、海外华人、港台人士产生矛盾乃至口角;以及不懂得排队和秩序不管三七二十一冲向出租车的各色人等……这些绝对不是杭州的特产,在所有公共服务的场合,都永远有它们的踪迹。
杭州返沪的豪华大巴票价58元,等我办完事准备赶到车站,才发现来不及了。50元一张的软座,倒是不怎么费力搞到了,并且最后坐上车的时候,我兜里揣着两张票——原来打算和我一起到上海的朋友临时有事不能同行了。在我匆匆走进候车大厅的时候,我遗憾地没有碰到一位前来问“有没有退票”的人,这和朋友的预测大相径庭,看来我指定是赚不到外快的了。软座客车里,偶尔会穿插进几个硬座车厢里补票近来的乘客。软座软卧的外宾和干部专享的特权从90年末开始就消失了,一排两个人的格局安排,的确比普通硬座的舒坦很多。在上火车前,饥饿难耐的我在站台上买了份盒饭,事实证明,盒饭的质量和猪食相差不大,联想到在东瀛新干线上品尝的冷藏盒饭,感觉虽然两者的味道都同样糟糕透顶,但在新干线火车上吃的很干净……
02年春节我到黄山游玩,回上海是大年初五的深夜,那一次,正逢大雪,几个老外的旅行团没能赶上那班火车,结果,整个一节软卧车厢,就我一个人!但那一晚,我也没睡舒坦。
我坐火车旅行的机会不多,至今还没碰到过铁路线上频繁出现的治安问题,不管从什么意义来说,都感觉火车不是个能让我安心睡觉的地方,真羡慕那些随
着磕噔磕噔的车轮声马上入睡的同志们!没有他们,贼也寂寞很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