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时代黑莓若亡 移动就是最大的祸首

标签:
电信黑莓手机邮件巴别塔中国it |
分类: 行业观察 |
对黑莓认识的误区
说起RIM公司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可是说起其旗下著名的品牌--“黑莓Black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9_02/2009_02_13/200902135901234490324254.jpg移动就是最大的祸首" TITLE="3G时代黑莓若亡
目前手机终端普遍绑定的邮件系统,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机型上都是采用POP3协议的(注:WAP、移动联通的彩信、彩E等接收手机邮件的功能属于运营商范畴,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要求用户启动邮件服务才能接收和发放邮件,也就是说邮件的接收和发送都是用户来控制,在实时性上没有保证。比如说一封很紧急的邮件要求马上让用户查阅,结果用户第二天才接收所以误了事。在信息实时到达这方面,邮件就比手机短消息差远了。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9_02/2009_02_13/200902136491234490632430.jpg移动就是最大的祸首" TITLE="3G时代黑莓若亡
普通的POP3协议的手机邮箱
而Push
当然,“黑莓Black
加拿大的RIM公司目前在全球的用户数量接近2000万,而自从07年与中国移动合作,“黑莓Black
前面我说过中国的普通用户对黑莓有很深的误区,这个误区的起因就是因为中国移动只针对集团用户的这个市场策略。黑莓手机只有搭配上黑莓邮件服务系统,才能发挥其设计上的优势,没有了Push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9_02/2009_02_13/200902137011234490892264.jpg移动就是最大的祸首" TITLE="3G时代黑莓若亡
水货的黑莓手机进入中国
可惜的是,每年中国大陆流入的几万部黑莓水货手机,几乎都无法享受到中国移动提供的黑莓Pushmail邮件服务系统。久而久之,这些普通用户都产生了一个错觉:黑莓原来和普通手机没什么区别,摄像头还差一些,外形也不好看,有些型号连MP3都没法听,QQ也没法玩,真差劲……这些误解的根源,我认为就是因为RIM在宣传推广上的失误所造成的。这些失误,很可能会断送“黑莓Black
而这一切的祸首,就是中国移动。
观点之一:黑莓的Pushmail技术优势弱化
RIM只针对商务市场,这一点其全球2000万用户的骄人成绩说明了其正确的市场定位。但在中国,卖得最好的商务手机却不是RIM,以前是摩托罗拉的A系列,现在是诺基亚的E系列,例如E71.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9_02/2009_02_13/200902131821234491602174.jpg移动就是最大的祸首" TITLE="3G时代黑莓若亡
卖得最好的商务手机诺基亚E71
而黑莓的优势在哪里?我认为在于它抓住了目前商务人士对移动办公的需求,更根本的说就是电子邮件这个服务。可以说,现代的商务人士一天中的工作有七成以上是通过电子邮件来实现的,而RIM的这种Push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9_02/2009_02_13/200902131291234492340818.jpg移动就是最大的祸首" TITLE="3G时代黑莓若亡
支持红莓业务的中兴手机
比如中国联通推出的“红莓”无线电邮服务,是与亚信公司签约合作,基于联通彩e平台并采用亚信AIPM系统实施。除了运营商级别的对手,很多软件企业也加入到Pushmail邮件服务系统的市场竞争中来,如用友的“优莓”,巴别塔的“尚邮手机邮件”,无线立通的“手机邮箱”等等,国外的如“GOOD”“VISTO”这些都是具备Pushmail功能的产品,能实现与黑莓同样的功能。而诺基亚也在今年初宣布进军商务人士手机信箱业务,与RIM争夺这块的市场份额,这无疑是对RIM最大的一个打击。
观点之二:中国3G上马又给黑莓雪上加霜
表面上看,3G与黑莓本来是扯不上边的。实际上,3G的上马却又让黑莓失去了一大优势,那就是数据压缩技术。前面我们说到黑莓有很多的竞争对手,可以为什么黑莓还能一枝独秀拥有2000万的用户,在于其在数据压缩上的独特技术。黑莓能做到平均无线传输10:1的压缩比例,而其竞争对手如巴别塔的“尚邮手机邮件”只能达到6:1。
这个差距代表什么了?代表着时间,代表着金钱。在3G没上马之前,中国移动的最快数据传输技术为EDGE,号称是2.75G。理论上当8个时隙全被使用时总处理能力可达473.6Kbps,但实际应用中也只能达到70-80KPS的速率。在这么低的传输速率下,拥有高压缩比技术的企业就相当有优势。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9_02/2009_02_13/200902135021234492680961.jpg移动就是最大的祸首" TITLE="3G时代黑莓若亡
同样的网络条件下,同样一封1MB的文件下载到手机上,黑莓通过文件压缩技术可能只要一分多钟,而对手却要三分多钟,而且流量也多了不少。
但是,随着3g标准的上马,黑莓的这种优势荡然无存。像TD-SCDMA
观点之三:捆绑运营商的模式问题并没错
说完了RIM黑莓的优势,来谈一下它的缺陷和劣势。我认为RIM在中国的劣势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无法跨平台的缺陷,一个是捆绑运营商的模式问题。前者是自身的技术劣势,后者是市场运营方面的外部因素造成。
先来谈谈捆绑运营商的模式问题。中国移动支持下的黑莓业务,在2008年底的统计数据不超过3万台终端设备,而注册用户量更少,主要客户集中在上海和北京两个区域,这些区域聚集了全球大部分跨国公司在华总部机构,也符合RIM的一贯定位。但是,相比较整个市场的份额,RIM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与中国移动的市场地位也不相符。
那么是这样的捆绑模式错了?我觉得RIM捆绑运营商的模式没有错,这从国外五六年经验来看也是正确的,错就错在目光短浅。“手机邮件”市场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巨大市场,而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黑莓的优势越来越小,劣势却越来越明显。
按调研公司的数据,在2008年中国手机电邮企业用户超过
对手在培育市场,而RIM在杀鸡取卵。RIM的成功是基本抓住了用户需求的本质,同时提供了别人提供不了的服务,具体而言就是基于Pushmail及数据压缩技术上的优势。表面上看,RIM在中国的这几万付费用户都是高质量的客户,每月能消费398元以上的服务套餐。但从长远看,更多的有需求的用户采用了竞争对手的替代方案,使用着竞争对手的替代服务。当RIM这些优势荡然无存时,那支持这种高服务费的基础是否还存在?别说去挖早已习惯竞争对方产品的用户,能不能保住现有的用户都是一个未知数。
另外,RIM最为仰仗的国外公司驻华机构这个细分市场,变数也是相当的大。在金融危机下,大家都在收缩银根减少开支,而且本土化人才战略、裁员也是这些跨国公司目前经常挂在嘴边的单词。连人才都要本土化以减少开支,试问有了与黑莓一样的服务,价格却低廉许多,你说这些“洋鬼子”还会每月花398元来支持中国移动吗?
观点之四:不能跨平台支持是死门
如果说“高服务费”的外因是悬在RIM头上的一把利剑,那么不能跨平台支持其它终端产品就是RIM的死门了。
中国市场有其特殊性,这是众多手机终端厂商的共识。中国商务用户在个性化上述求多样,要求外观要奇特,屏要大,声音要响亮还能玩QQ看视频,最好能当数码相机用……而RIM则显得很另类,为了体现专业性,它将系统服务及终端产品集成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排外性。黑莓软件是不可能运作在诺基亚、三星、多普达手机上的。
而它的竞争对手则不一样,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跨平台多系统的支持。例如目前在中国最火的手机邮箱软件,是由巴别塔公司研发的“尚邮手机邮件”,可以支持Symbian、Windows
你如果让一名商务人士为了使用Push
黑莓机会在哪里
难道黑莓就没有机会了?我觉得不尽然。
首先黑莓的终端是目前来说最优秀的Push
我认为RIM在国内要想有所突破,必须迎合中国用户的需求,特别是对于终端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将黑莓9500、黑莓9000等最新的终端产品引入中国,而不是死守着8700G一款产品过日子,必竟
其二,降低门槛,吸引来更多的用户。每年有数万台水货黑莓手机流入中国大陆市场,持保守估计,目前在中国水货黑莓手机用户群至少在20万户以上,而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不断地增大。如果将这批人中的大部分纳入固定用户的范畴,相信RIM才是真正在中国站稳了脚跟。
其三,更细分市场。前面提到RIM细分市场战略,只着重针对商务人士的高端人群,但必竟这群人群在中国还是少数,而且也是很多对手都紧盯的群体。那么为什么不通过服务质量的区隔,将更多的中低端的商务人群拉进来了,就像中国移动的全球通、动感地带与神州行一样,一样的网络,不同的服务不同的资费标准。一万个人每月10元和一百个人每月100元,谁更有诱惑力了?
其四,RIM最大的优势其实是它的无线加密认证技术。相比于有线,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更加复杂,更具有危险。而RIM公司在这块有很强的技术优势,例如基于“黑莓Bl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