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iphone诺基亚完全互联生活 |
分类: 行业观察 |
地点:北京索菲亚万达酒店七楼宴会主厅诺基亚完全互联生活2008年大会现场
在听完了诺基亚大中国区S60市场发展总监李天健的演讲后,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句话来。
相对于前几届大会诺基亚给人们带来的一个个惊喜,本届会议真的可以用乏善可陈来形容。首先是展出的产品及相关业务方面新意无几,能数出来的就几个热点。第一是NFC支付功能,这可能算是本届大会中最值得期待的技术。通过将NFC芯片植入手机中,诺基亚手机就摇身一变成为一部身兼“手机”和“钱包”双重功能的移动终端。用户除了可以利用手机进行通话之外,还能在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支付车票款,在超市购买商品时进行货款支付。
诺基亚6131c实机测试NFC支付
肯定有朋友会问,这安不安全?我的回答是,基本安全。为什么说是基本了?第一,这种带有NFC芯片的产品必须要与验证终端在很短距离内才有效。这样可以避免误操作等情况的发生。第二、在进行NFC验证支付时,必须要在手机上同意开启这项功能,因为手机是默认关闭的。这样就防止说,我无法中在验证区域经过时被误刷卡的情况。在需要时再开启,不需要时关闭,由机主进行完全控制。第三、就是在支付时可以设置密码,这样就算是前二者都被使用者误操作开启了,没有密码认证,还是无法完整地进行NFC支付。
前期在厦门进行成功试验后,NFC技术已经转移到北京地区进行测试。从大会现场演示的情况看,运用诺基亚6131c的NFC功能,完全能替代北京公交一卡通实现公共交通工具的支付功能。
那风险又在哪里了?诺基亚的相关人员在介绍此项功能时,强调一点就是NFC支付目前是与手机话费是并行的另一条支付路线。打个比方而言,它要具备公交一卡能功能,就要求用户先要在公交一卡通的管理部门开设帐户并存入一定量的预存款。这样才能实现NFC直接用手机支付公交车费,但是却与移动话费毫不沾边。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用户的手机掉了或被人偷了,我们可以马上通过运营商申请停机,这样损失只是一部手机,而电话费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有了NFC功能,我们去哪里挂失这个了?不要以为有了密码就是万全的,在现在不法份子暴力破解工具面前,任何的加密措施的解密都是时间问题。如果诺基亚不解决好这个具有社会性的问题,NFC的推广会受到质疑的。何况NFC还有电子钱包功能,能加入信用卡等相关信息。你愿意把你的钱包放在人人都能拿到的地方吗?
第二个热点就是诺基亚对GPS市场的关注。从E61到6110、N95,诺基亚从试水GPS到重视这个细分市场,出资80亿美元收购美国Navteq公司,无不在预示着诺基亚准备大举进军GPS市场。特别是从这次几款新品发布来看,像N82就是直接内置有GPS导航芯片。但是,我们仔细研究诺基亚的GPS战略就发现了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地图提供商,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地图提供商人选。
在Symbian平台上,诺基亚是老大,但是能支持Symbian平台的地图程序厂商却是凤毛麟角,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ROUT66了。而在Windows Mobile平台上,顺手就能叫出诸如凯立德、瑞图、灵图、叭叭走、MAPKING等多款地图程序。这样悬殊的比例不是说明ROUT66有多优秀,只能说明以前的Symbian平台不受各大地图程序厂商的重视(也或者说是门槛太高),所以ROUT66是一枝突秀。但是随着诺基亚的高调入市,以及相关API的公开降低了技术门槛,都让这些地图程序厂商就像猫见了腥味一样兴奋,必竟这是一个全球1.2亿部潜在市场容量的新兴市场,比目前的Windows Mobile手机操作平台市场大了不止十数倍,换谁谁都是两眼放光。
别看今年GPS市场火爆异常,那是车载一体机的天下,真正的GPS手机今年占的市场份额并不大,但相比以前却有质的飞跃,这代表了GPS手机市场已经成熟。无论是从用户群还是从市场需求,都完全具备了一个独立市场的要素。
从目前我了解的情况看,首先在Symbian平台上挑战ROUT66的是凯立德,它的Symbian平台产品已经摆在了诺基亚的各大维修店面,原价880元促销780元,还包含全国330城市的正版地图。对于采用四维地图的ROUT66来说,这是一个赤裸裸的危胁。
至于像灵图这些跨平台手机GPS地图的首倡者,也不可能坐视Symbian市场让Rout66一家独大。而作为诺基亚GPS手持一体机地图的合作者,高德也不会只盯着那个小市场,与诺基亚的合作更多还是看重Symbian平台的潜在市场。而诺基亚收购四维的国际化合作伙伴Navteq公司,是不是说四维在这场竞争中拥有了最好的起跑位置了?
不过从诺基亚这次的展台布置上看,GPS也是诺基亚的一大重点,但是实事求是的讲,我看不懂诺基亚在GPS上想做什么,也看不清楚它未来的发展情况,一切等时间来验证吧。
在这次大会上见识了诺基亚研发中心的新产品,无论是中翻英的单词翻译软件还是语音输入短消息,用两个字来总结——“识别”,前者是对字符识别进行翻译,后者是对语音进行识别翻译成字符,可惜的是,要么是识别率低,要么是实用性差,诺基亚,你这次转型是不是太冒进了?
先说说自动扫描中英文翻译的应用,这个软件必须加装在拥有自动对焦或微距功能的手机上才能实现功能的应用。先将单词进行锁定,实际上就是拍照,然后对拍下的图片进行文字OCR的识别,再翻译成其它语言。表面上看来,这是一款不错的软件,但是翻译一个词语与翻译一句话、一段话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应该说,这种应用的面是相当狭窄的。打个比方,某人去了国外,看到菜谱上的菜单进行翻译,看到街名进行翻译,看到某个商品名进行翻译,为什么不用金山词霸了。我给诺基亚提个建议,你如此看重OCR功能,不如把软件做成直接的OCR识别。比如我从报纸上看到了一个笑话,可以直接把这个笑话拍下来用OCR功能识别成字符再转发给我的朋友,这比你前面的单词翻译强多了,至少在传播的大众性上更贴近用户的需求。
另外再说说语音短信输入。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通过语音输入字符,可惜在测试时错误百出。测试者播报“我们今天下午开会”,结果却被识别为“我爱你”。像这样搞笑的测试比比皆是,排除在大会现场环境背景音嘈杂的因素,我认为最大的缺陷就是在声音模型的选取上。同样的环境,用男声就比女声成功率高出70%。这说明原模型采样时主要是以男声为主体的,实际测试也是女声频频出错。
语音识别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原来简单的语音拨号进化到现在的智能语音指令识别等高级阶段。在追求快速识别同时,准确性被优先到最高级别上。目前流行的做法是先让用户进行个性化声音模型的建立,然后对用户的声音模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特征作为今后识别的依据。我想,如果诺基亚能做好这一步,把个性化声音模型的建立作为语音识别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前面提到的女声不灵验的问题马上就迎刃而解了。
前面我们提到比iPhone更“Phone”的手机在诺基亚诞生了,或者说把“Phone”换成“疯”更适合。iphone从各方面来看都不像是一部手机,倒更像是一部多媒体移动终端,而诺基亚这次推出的新产品号称拥有整合触觉反馈的新触摸界面,用户除了可以实现与iPhone一样的触摸操作感受,还能感受到机器对操作给予的反馈来判断是否操作成功,这相比于iiPhone而言又进步了一层。而且这部手机是基于S60平台的“作品”,相比于iPhone,S60看起来更像是手机,所以说它比iPhone更Phone了。
但为什么又说它“疯”了?在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一项新技术、新创新如果没有专利保护做依托,那就真成了替别人养孩子。苹果iPhone据称所应用的新专利技术高达数百项,特别在触摸屏技术这块更是重中之重。而诺基亚这次推出的整合触觉反馈的新触摸界面,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有许多iPhone的影子存在,一个以技术自主创新为标榜的企业丢掉自己的优势去学着模仿别人的技术,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实际上早在十月伦敦的Symbian smartphone show大会上,当诺基亚展示基于S60平台的触觉反馈新触摸界面时就已经引起了苹果公司的高度关注。业内已经有流言传出,说苹果认为诺基亚侵犯了其200多项专利技术,正打算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诉讼。苹果与诺基亚,一新一旧手机业内两大力量的直接对抗,就如同当年的霍里菲尔德和泰森的碰撞,精彩值得期待。是新势力“造反”成功还是旧霸主成功“灭火”,对于手机行业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回味的历史。
至于S60最新版本的其它新特性,像炫彩壁纸功能,可以将拍的照片像幻灯片一样不停的转换,还有一个就是传感器技术,可以通过动作进行屏幕的横竖转换,这些都是别人早就推出的功能,现在却被诺基亚像宝一样捡了起来。
诺基亚给人的感觉,是不是江郎才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