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摩托罗拉uiq诺基亚 |
分类: 行业观察 |
|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7_10/2007_10_22/200710228171193030982873.jpg
UIQ目前采用的厂商
从数据上看,2007年上半年在全球共出货3460万部Symbian智能手机,同比上升了52%,Symbian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已经达到1.45亿部,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达到了72%,但是其中九成以上是诺基亚S60平台取得的成绩,而UIQ平台占了不到一成。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7_10/2007_10_22/200710226531193031026029.jpg
SYMBIAN平台
可以说,是诺基亚的步步紧逼以及UIQ的“阿斗”现状,让索尼爱立信不得不将摩托罗拉拉上同一部战车来对抗另一个更“凶狠”的对手。与一个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联合,因为还有一个更历害的对手,就如哲学上的反证,敌人的敌人当然就是你的“朋友”。那究竟这次“牵手”能给当事双方带来预期中的佳绩,或只不过又是一次“失败的婚姻”,请看下文。
什么是UIQ
我们知道,现在市场上的智能手机共有四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它们分别是1、Symbian操作系统(UIQ、Series60、Series80、Series90)2、Windows Mobile
3、Linux操作系统
4、Palm操作系统 。
其中Symbian操作系统和微软旗下的Windows
Mobile占有绝对的统治力。UIQ则是Symbian操作系统的一个分枝,它是基于SYMBIAN内核的一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界面。UIQ科技公司最早是Symbian有限公司(由诺基亚、松下、爱立信、摩托罗拉创立的Symbian联盟演变而成)的一个全资子公司,在2006年11月被索尼爱立信全资收购。收购完成后,UIQ科技公司作为索尼爱立信的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来运营,直到今年10月索爱又将一半的股份卖给了摩托罗拉。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7_10/2007_10_22/200710228281193031166980.jpg
最早的UIQ2.0平台代表索尼爱立信P802
UIQ公司的动荡丝毫不影响UIQ平台在智能手机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平台在诞生之初被赋予了“Quartz”(石英)的名字,产品全部采用笔式输入,配备超大尺寸的可触摸彩色屏幕以及图形用户接口。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7_10/2007_10_22/200710227561193031213917.jpg
最新的P系列产品——P990
与诺基亚在Series60平台那边一家独大的局面相似,索爱在UIQ这边也拥有其它品牌不可替代的王者地位。P1i以及P990i和W950i等,都可以称得上UIQ最佳代言机。
UIQ时运不济
索尼爱立信在UIQ操作系统上联手摩托罗拉,在我看来,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抗衡诺基亚S60平台的一枝独大。当初,第一款UIQ界面的机型——索尼爱立信P802面市时,也正是诺基亚第一款S60平台的产品——7650上市之初。在当时手机普遍还处在只能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多媒体时代初级阶段,一部拥有S60平台的诺基亚手机却能听音乐、玩游戏、拍照,还能安装第三方软件实现其它功能,这就相当于一部可移动的“电脑”呀。这些当前看来不过是智能手机的必备功能,在五六年前来说却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7_10/2007_10_22/200710227531193031250682.jpg
诺基亚N95
但是造化弄人,索尼爱立信创办初期的曲折经历严重影响了P系列产品的推广,而S60的发展却是一帆风顺,它趁当时Windows智能手机立足未稳,以“最像电脑的手机”为卖点,成功地将S60平台在市场上推广开来,再加上从2003年起每年20款以上的新机发布速度,最后成就了诺基亚在智能手机领域的霸主地位。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7_10/2007_10_22/200710225031193031341353.jpg
诺基亚采用S60平台的产品
像曾经的经典机型诺基亚7650、7610、N73、 N76、
N93、
N95等等都是采用S60平台操作系统,而S60平台也从原来的第1版发展成现在最新的第三版,全系列总销量超过一亿部。
而同为智能手机的UIQ系统,因为时运不济,只是在索尼爱立信的商务机型P系列,M系列中见到,虽然后来有类似W958c这样的娱乐机型采用,但是影响不大,整个数量不及S60的一成。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7_10/2007_10_22/200710223221193031353743.gif
SYMBIAN大家庭
索尼爱立信在去年收购UIQ后,本来想独自把这个操作系统做大,但是全球只有9%的市场份额让索爱力不从心,推出的P990、M608也没有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更让索爱冲击前三的愿望变成池中月水中花。在智能手机发展大趋势下,特别是还有明年实现冲进前三目标的压迫,UIQ智能手机平台便成了索尼爱立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面对与诺基亚的S60平台抗衡,寻找一个强力的帮手势在必行,这也许就是索尼爱立信拖上摩托罗拉的一大主因。
摩托罗拉“上船”容易“下船”难
摩托罗拉近期一直遭受着各方面的困扰,销量下降,利润下滑,研发速度停滞,产品外观吃老本等等坏消息一直笼罩在它的头上。回顾近几年摩托罗拉的成长历史,V3的成功让摩托罗拉极度自满,乃至上升到对市场新形势变化的麻痹,后果就是这两年的极度沉沦。在三星、诺基亚、索爱等品牌新品的冲击下,摩托罗拉的V3系列产品已经显得是老态龙钟,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后续产品更无法迎合新形势下消费者的口味,一败涂地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最惨的是还让出了全球老二的位置。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7_10/2007_10_22/200710222261193031462742.jpg
摩托罗拉采用UIQ的新机
有人说摩托罗拉成也V3,败也V3,如果当初朝智能手机方向发展,现在也不至于与诺基亚拉开这么大的差距。这句话说对也对,因为摩托罗拉近二年来最成功的产品就是V3系列;说不对也有道理,因为摩托罗拉也在智能手机上下足了功夫,像LINUX内核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就是摩托罗拉一家在鼎力推广,但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像诺基亚一样的成功,甚至还不如后来的微软智能操作系统?
问题就出在,摩托罗拉没有明白智能手机的本质是什么。不要说摩托罗拉没有智能手机的研发经验,实际上最早的一批智能手机生产商就有摩托罗拉,像天拓系列A6188、A6288、388都是智能手机的鼻祖,后来的MPx、MPx200是采用微软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而摩托罗拉A1000、M1000则是采用的UIQ的界面。如果问全球十大手机生产商中谁的智能手机系统最全面,绝对当推摩托罗拉。除了palm之外,其它三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他都涉及过。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7_10/2007_10_22/200710229331193031476585.jpg
既然摩托罗拉这么全面,为什么现状如此惨淡了?古人曰:术业有专攻,诺基亚就主攻S60平台的产品,所以它成功了。多普达只造微软操作系统的手机,它现在是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领域的老大。而“全才选手”摩托罗拉,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所以他什么都不是,这是其一。其二,看走了眼。摩托罗拉主推的是LINUX的产品,但是这种操作系统兼容性太差,同为LINUX的内核,稍微SHELL做一下改动就不能兼容其它型号软件资源,进而拖累了操作系统的扩展性。
而智能手机的本质在于能进行功能和资源上的扩展,无论是第三方的应用软件,还是数据业务,游戏、拍照等等,用户需要的是DIY的乐趣。而摩托罗拉的LINUX智能手机太“挑食”,这个不兼容,那个不能安装,当然也就销路不畅了。
“人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摩托罗拉当初选择了LINUX,就是因为嫌S60和windows授权太贵,而且核心技术也不在自己手里,怕帮人家养大了孩子到时人财两空,所以才独自推广LINUX这种免费的系统。哪知道免费的大餐样子看着虽好,但其内部却与智能手机追求高扩展性的本质相背离。看着人家赚得钵满盆满,你要说摩托罗拉不着急那绝对是骗人的。
LINUX糟糕的市场表现让摩托罗拉进退维谷,眼看着诺基亚的S60平台有一手遮天的势头,如果再在LINUX这条路上摸黑走下去不如道前景如何,索尼爱立信又恰时伸出了这根看起来救命的稻草,所以才有了摩托罗拉改弦易张加入UIQ阵营举动。
一切为了市场,在当前诺基亚S60咄咄逼人的态势下,全球排名第三的摩托罗拉和排名第五的索尼爱立信走在一起合力推广UIQ,到底是索爱引狼入室还是摩托罗拉饮鸩止渴,一切要等时间来检验。
最大的赢家也许是微软
据Gartner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交付的智能手机数量达到了7290万部,其中Symbian凭借70%的份额处于市场领导地位,
|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7_10/2007_10_22/200710227431193031493694.jpg
当前的市场态势是微软的Windows Mobile占据最高端的市场,而Symbian操作系统则占据大量中端市场,以娱乐化吸引消费者,目前有向中低端入门级产品发展的趋势。而Linux平台则可以凭借价格优势在低端智能手机中分得一席之地,目前摩托罗拉的大部分低端产品都使用了此类的系统。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Windows Mobile就逐步开始向中端市场挺进,同时坚守高端的决心十分明显。在中国市场的Windows Mobile用户中,原来大众版的SmartPhone和专业版的Pocket PC的市场份额比例大约为1∶5,也就是说,Windows Mobile的大量用户是商务人士。
对于高端用户,Windows Mobile有着得天独厚的吸引力,它的扩展性是其它几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望尘莫及的。曾有人形容诺基亚S60平台的智能手机为像电脑的手机,而对Windows Mobile的评价则是像手机的个人电脑,可以想象二者之间的性能差距有多明显。
另外,微软在2007年大力招募国产手机厂商加入其阵营,推出中低价位的产品,不再单单仅靠多普达一家死守高端市场,市场意图十分明显。例如在今年3月,联想在中国最先推出了基于最新的Windows Mobile 6的手机——ET 600,这距离微软在2月面向全球发布这个新平台仅有一个月的时间;多普达一直在不断地推出Windows Mobile的手机,其中4月推出了他们的第一款Windows Mobile 6手机——dopod C730;夏新在4月份的一场发布会上一连发布了5款Windows Mobile的手机,而其最便宜的E70微软智能手机售价已不足1700元。
在“牵手事件”发生以前。要挤压诺基亚所代表的S60平台的市场份额,光靠微软自上而下是不乐观的,而摩托罗拉的LINUX则是扶不起的阿斗,市场前景并不看好。最有潜力的就是索尼爱立信旗下的UIQ,但是索爱的现状和影响力根本无法承担起这个重要的角色。
索爱牵手摩托罗拉给了微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全球市场第三与第五的联手对抗第一,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此为天时。像夏新等国产手机商不断加入微软阵营,本地化优势越来越明显,此为地利。产品定位从最高端向中低端扩散,吸引大批年轻用户加入,此为人和。据此三大因素,微软也许会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再上一层台阶,成为智能手机领域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系统,紧紧咬住 S60平台的诺基亚。
?/P>
也许是国产手机厂商的一条出路
中国国产手机有近5亿的年产能,中国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总体不足25%,中国国产手机厂商总数在100家以上,中国发改委近日取消了手机牌照的核准制……以上
|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7_10/2007_10_22/200710226181193031509304.bmp
夏新所谓的自主知识产权智能系统——newplus
有人把国产厂商大半亏损的原因都归集在黑手机泛滥上,但在取消手机牌照核准制后,黑手机也可以轻易洗白自己的身份,那到时国产手机生产商们又能找出什么理由了?难道当时会说是我们国产手机水土不服?中国的手机生产商居然比国外手机厂商更不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这不是开国际玩笑是什么。
问题的真正根源在于,这些国产手机生产商的意识还仅仅停留在前几年手机市场的旧观念中,成本第一,价格第一的固有观点还没有改变过来。实际的市场情况是,经过国外大品牌的几年耕耘和洗礼,当前的手机市场两极分化局势已经明朗,一端是超低价的入门级产品,例如三四百元的手机,只要有拨打和接听、发发短信就行,另一端就是中高端的智能手机市场。从数据上看,2006年全球手机销量为9.098亿部,其中智能手机是7290万部。中国市场销量为1.1亿部手机,其中智能手机销量为2147万部,这还不包括据有多媒体MP3、拍照及游戏功能的普通手机,否则数量会突破5000万大关,可以说,智能手机(包括多媒体手机)是在中国手机市场已成主流。
http://imgs.ccw.com.cn/resources/2007_10/2007_10_22/200710220731193031520491.bmp
死机、无信任感、资源匮乏围绕着国产手机
现在的手机市场竞争环境不再是比价格比成本的低层次竞争,现在已经上升到个性化、智能化的阶段。国产手机商中也有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当前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像夏新加入微软阵营及开发基于LINUX系统的NEWPLUS自主操作系统,酷派研发基于WIN CE内核的操作系统等等……但是他们都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能正确找准自己品牌的定位。例如微软是走中高端的路线,但是国产品牌夏新目前却无法在消费者心目中达到这么高的认知程度,所以才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现状。
要摆脱同质化的低层次竞争,又要找到适合自身品牌的定位,也许UIQ是国产手机厂商打开突围缺口最好的一个机会。首先,UIQ界面的特点在于人机交互功能几乎十全十美;可进行不限时录音记事;联系人管理功能强大;内置的QuickOffice套件可直接访问、编辑Word/Excel文档,并兼容JAR、TXT、PDF格式电子书。这对于一般的普通用户来说已经足以满足当前的需求了,无论是商务还是娱乐。
UIQ的推广则受制于资源的缺乏,而UIQ的资源的缺少根源又在于UIQ的影响力不够。这其实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破解这一怪题其实手段很简单,就是做好一件事,自然就影响到另一件事上。只要有大量的中国企业看好UIQ的前景,加入到UIQ的联盟之中,利用本地化的资源及低廉的人力成本,大量开发基于UIQ界面的软件、游戏资源,只要资源多了,凭UIQ众多适合中国用户习惯的特点,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是奢谈。
另外,索尼爱立信与摩托罗拉当前的联盟并非最强,所以吸收新成员壮大队伍是其当然首选。而这时加入,作为草创成员,无论在规范定义,知识产权分享,授权金定价上应该都有机会得到发言权,这比现在某些国产手机厂商在家闭门造车生产“智能手机”要强出许多。除了微软,UIQ给国产手机厂商另辟了一条新路,另一个机会。至于走阳关道还是独木桥,这就看各位国产手机老总的战略眼光。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随着UIQ的加入,中国的智能手机大战才刚刚开始,谁能笑到最后,三年后我们再来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