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浩月
韩浩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32,108
  • 关注人气:14,5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喊麦空洞粗野,匹配流行音乐的无病呻吟

(2020-04-28 10:04:05)
分类: 文化

韩浩月

一首名为《惊雷》的喊麦作品,因为被歌手杨坤在直播时批评而进入热搜,“要旋律没旋律,要节奏没节奏,要律动没律动”,这是杨坤对《惊雷》的评价,这首歌的原唱MC六道回应称,“《惊雷》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

杨坤与MC六道的“骂战”构成了一道奇异的场景。说他们之间的“交流”是一种“骂战”并非夸张,因为两人除了正常的批评与反批评之外,还使用了诸如“恶心”、“没脑子”等攻击性言辞。值得注意的是,杨坤是在网络直播时发出上述言论的,这意味着,作为一名“传统歌手”,杨坤与他的批评对象,是在同一平台、同一语境下进行“交流”的,他们有着平等的身份,一定程度上,跳进了直播热潮的杨坤,并不比MC六道“高大上”。

但在批评姿态上,杨坤却抢占了高位,以前辈与“正统创作”的站位,对“不入流”的MC六道进行了一番“指教”。类似的“指教”,也曾出现在郑钧等歌手的口中。这标志着,流行音乐的创作,正面临着一种分野,网络喊麦所制造的流行热度,正在抢走网民对传统流行歌手的关注,对喊麦的批评,多少都包含着流行歌手在心态上的一种失落,当然,这种失落是以捍卫音乐标准的口吻表达出来的。

社交媒体与直播平台的发达,在方便了人群沟通的同时,也加剧了审美的分裂,什么是好的音乐?尤其是什么是好的流行音乐?共识正在减少,而共识的减少,是在流行音乐难以再诞生经典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一些网友看来,喊麦虽然空洞粗野,但与大量无病呻吟的流行音乐相比,并没有更多值得指摘之处,而在经历过文学与音乐黄金时代的人们看来,除了“文学已死”这个说法之外,恐怕还会多一个“音乐已死”的想法。

在这个背景下,杨坤批评《惊雷》,反而给《惊雷》通往更多听众打开了一条通道,在杨坤发声之前,很多人压根没听过这首据说已成“当下最热”的喊麦歌曲。在杨坤的“介绍”下领略《惊雷》“风采”的听众,自然是对这首堆砌词语、不知所云的喊麦歌曲报以鄙视态度的,但不喜欢可以让一首歌甚至一名歌手消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哪怕那些不承认《惊雷》有任何音乐价值的人,因为《惊雷》可以玩梗而加入到传播它的队伍当中。

曾把《一人我饮酒醉》唱红的喊麦歌手MC天佑被封杀,歌与人如今都成为过去,对于喊麦歌曲代表作的记忆模糊,并不意味着喊麦会消失于网络娱乐当中,相反,时不时有新的喊麦歌手与歌曲出现,体现出了喊麦野蛮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来源,并非创作本身带来的,而是受众的关注带来的,与其对喊麦歌曲进行审美层面的判断,不如更多地去关注喊麦受众的群体以及他们的消费心理。

诸多明星进入直播间卖货,不少明星像杨坤这样也通过直播增加曝光量获取关注,不断更新换代的互联网平台,在制造出李佳琪、薇娅等“新超级明星”的同时,也让传统意义上明星丢掉矜持,用更低的姿态来与网红争夺眼球、追逐利益。生存逻辑势必改变创作逻辑,在明星网红化的今天,不难理解为什么有太多演员热衷于综艺、太多歌手喜欢扎堆直播,因为本业已经无法给他们带来成就感。

而即便是在杨坤成名前,过着住地下室、夜总会卖唱的生活,他的作品里也闪烁着理想主义的色彩,把音乐视为自身生活的表达载体,把创作当成改变命运的赌注,这让当时的听众能够敏感地从他的作品里找到共鸣。比起批评喊麦歌手,包括杨坤在内曾经流行的歌手们,或更该反思为何他们引领的流行音乐创作后继无人,反思本该处在创作黄金期的他们为何再也写不出被四处传唱的作品。

《惊雷》成为网络走红歌曲,并非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在无营养的歌词、无旋律的曲调背后,也许藏着很多人的无聊、空虚与创伤,只是,这大量受众的情感没有被“正统”的创作者感受与发现,于是,“退而求其次”成为许多年轻网民的选择。音乐并没有死掉,这是因为好音乐的标准仍然坚硬,死掉的,是一颗颗热爱创作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