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已成大众文化的一种象征
(2017-01-05 18:31:43)分类: 文化 |
韩浩月
过去从来没有哪一年像2016年这样,娱乐营销主要在互联网上进行,明星竭力去除高高在上的“偶像包袱”,粉丝力量超越经纪公司……娱乐概念也脱离了单纯的明星消费与作品消费,而进入了人们的精神领域,成为公众表达态度和传递情感的意识首选。
2016年有两个特别有代表性的例子,可以表明泛娱乐化符号已经遍布人们的思维与生活,第一个例子是傅园慧在夺得奥运会铜牌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流露的表情,这种表情夸张中融合着自信,使得她迅速被定位于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代表,她本人也被网友形容为“会游泳的表情包”。
第二个例子是葛优在《我爱我家》中的一张剧照被重新发现,他在沙发上那副慵懒的躺姿被网友形容为“生无可恋”,一时间“葛优躺”红遍全网,“葛优躺”背后所深藏着的某种职业倦怠和精神困顿,藉由一张图片淋漓尽致地发泄了出来。有网友称,葛优本人恐怕也想不清楚为什么自己会凭一部20多年前的室内情景剧又大红了一把。
在全民使用表情包的氛围里,更多明星也纷纷主动通过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来为自己或作品做宣传——《芈月传》传出孙俪、刘涛表情包,《中国好歌曲》放出范晓萱“魔性表情”,黄子韬、小S、金星等,也成为表情包制作者喜爱的对象。
网民喜欢明星表情包,最主管的一个意愿是,大家已经不甘心只去当一名普通的娱乐产品消费者,要把与明星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制造某种熟悉与亲切感,把自己由娱乐事件被动的接受者,转化成为娱乐现象的发起者与制造者,并从中得到一种创造的乐趣。在当下的娱乐环境中,作为消费者的网民已经掌握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娱乐权力,创造泛娱乐化符号,很大程度上可以当作行使权力的体现。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网友喜欢借助明星表情包来传递信息,是因为在泛娱乐化时代明星是最直接也最响亮的名片,明星是社交媒体以及现实八卦中最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如果一位网友能够熟稔使用各种泛娱乐化符号,那么他很容易被认为成一群人当中掌握信息最多、视野最开阔、性情也最合群的一位。
泛娱乐化符号作为一副牌被频繁打出,是因为“使用者”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以及代言方式。在新媒体时代的话语权争夺当中,普通人很难赢得发言权和成为主角的机会,但在借助表情包集结成一个群体、形成一个现象之后,媒体会进行主动报道,流行符号会加快蔓延,并最终形成一种大众文化。在这个由网民主动创造的大众文化当中,明星不再是举足轻重的明星,明星反倒也会成为大众的一份子。人们对此喜闻乐见。
娱乐化是最直接也是风险性最小的一种交流方式,表情包既明确又含糊,既犀利又暧昧,它撷取了人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已经约定俗成对善恶美丑、喜怒哀乐的认识与了解,当网友不便用言语来直接表达情感或观点时,就出动这些表情包,进行最直接也最安全的交流。它杜绝了“白纸黑字”的法律风险,把全部解释权牢牢抓在使用者自己手里,社交媒体空前发达的这几年,常有人因为微博言论而成被告,目前尚无因表情包使用不当而引来麻烦的。
作为一种民间语文,表情包体现出其强大的流行文化的力量。在那一个个像素低、制作糙的表情背后,蕴藏着丰沛的情感,也传递着使用者在现实中做不到的真实、洒脱。表情包是复杂社会和不堪生活的一道面具,戴上它,每个人都仿佛找到了自我与童年,可以在热烈与喧嚣的环境里,高声喊出自己的声音,并且迷恋于自己的声音被听到。
在精英文化看来,表情包和网络流行语一样,都不适合在正式场合使用。网络流行语当中会有一些词汇走出网络,成为拥有生命力的时代新词,甚至会通过官方渠道,进入词典、融入体制语言。但表情包的寓意与用途,比网络流行语要复杂得多,且更迭速度很快,它在网络主流话语体系当中建立了另外一种越来越强大的亚文化。
泛娱乐化符号的出现,并没有使“娱乐无底线”的状况加重,反而,作为一种通行语言,这些符号恰恰是捍卫娱乐底线的一个个标志。在形成对这些符号的普遍共识后,它们往往会逐渐脱离娱乐趣味,成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象征。读懂这些符号,对了解大众复杂且随时变化的文化心理,会有准确的掌握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