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分类: 影音 |
韩浩月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是这样活:把爱藏在心里,不擅用语言表达,固执又自以为是,常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对方身上,哪怕对方是自己最爱的人。《万箭穿心》把中国人家庭生活里的情感缺陷,直白地表达出来了,有类似经历的观众,绝对不是少数,影片有数个瞬间,真让人有万箭穿心的感觉。
看完电影后我去网上搜索了颜丙燕的图片,作为《万箭穿心》的女主角,她算是自毁形象出演了这个角色,如同蒋雯丽在《立春》中所做的那样。颜丙燕之于《万箭穿心》,相当于蒋雯丽之于《立春》,秦海璐之于《钢的琴》,进入角色,并掌握角色的内心,与角色共同哭泣、共同感受心灵的震颤,这样的表演水准,值得一赞。
颜丙燕饰演的李宝莉式的女人,在现实生活里并不罕见,自私、直接、好强、粗线条,这样的女人对于马学武这样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个噩梦,男人的自尊在女人的霸气面前毫无保留之地。这个家庭的悲剧完全产生自夫妻二人的性格,而他们两人性格的形成又和所处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个人命运被栓系于时局之下,在舆论可以杀死人的时代,他们没能够用强大的爱来抵御充满压力的、畸形的外界,家庭作为社会最小细胞的功能,被无形的东西撕裂了。
李宝莉在影片上半部分令人厌烦不已,但在丈夫被她举报“嫖娼”后自杀,她又变成一个令人同情的对象。她令人同情之处在于悲剧发生之后她完全的不自知,只有想不通,没有悲伤,在一个封闭的自我的世界里,她觉得自己再一次被抛弃了。性格让她难以接受自己间接害死了自己丈夫的事实,但潜意识里的救赎成分被唤醒,她去市场做了一名“女扁担”,名义上是担起“不能让家散了”的责任,实际上也是通过高强度的劳动,用自虐来缓解一直被她压制在内心深处的悔恨。
这本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奶奶的到来应该让这个家庭显得更加其乐融融,但这个家庭的主要的情感基调却是“仇恨”,丈夫“仇恨”妻子的强势,妻子“仇恨”丈夫的懦弱与无能,婆婆“仇恨”儿媳妇的杀子之仇,儿子“仇恨”妈妈的冷漠。以爱的名义来胁迫亲人,是《万箭穿心》整部影片的主题,时间的流失没能缓解亲人之间的恨意,儿子对母亲的敌视源自一颗弱小心灵强大后的报复,把抚养自己成人的母亲赶出家门,是影片最悲怆的一幕,设身处地,观众难免会产生万箭穿心的痛感。
作为一部故事通俗易懂的电影,《万箭穿心》在对中国家庭伦理不堪一面的揭示上用力不小,如同手指按在流脓的伤口之上,它旨在挤出中国家庭不易为人所知的隐痛,帮助人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爱不止是彼此拥有,更是一种尊重。痛过之后才会知道幸福是什么,万箭穿心之后才能大彻大悟,影片最后,李宝莉在江边帮忙给一帮中学生拍生日照,在背后一片烟花中,明白了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一直不能像别的学生那样快乐,她打消了自杀念头,决定自己平静地离开自己一手支撑的家,这样的结尾总算给人一点安慰,它不惨烈,没让这部电影过于沉重,甚至给人一种希望感,这希望来自于一个关键词,“放手”。有时,放手也是一种真正的爱。
前一篇:《一九四二》为什么是冯小刚拍?
后一篇:文化人的隐居梦已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