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分类: 娱乐 |
韩浩月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选手徐海星在节目称“父亲病故”遭到质疑,目前这一事件持续发酵,将以前她参加青海卫视《花儿朵朵》时说“爷爷病危”的旧话也扯了进来,针对质疑《花儿朵朵》和《中国好声音》分别都发了声明,声明发表后引起的更大争论将徐海星推到一个尴尬的位置上。
徐海星在两档不同节目中有关亲人的说法,是自己口误也好,是节目组误传也好,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讨论的,如她所说,“每个失去过至亲的人,都不愿意把这种事情拿来炒作,没人愿意把伤口揭开来给人看,这个很痛。”每位对情感底线都还抱有一定信心的观众,有必要相信徐海星的话,如果我们连徐海星说到这个地步的话都不相信,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相信了。
需要质疑的不是徐海星,而是那些娱乐节目,唱歌比赛就好好地去唱吧,毕竟比赛比的是音乐水平而不是幕后故事,如果想要给观众讲故事,不妨去拍电视剧。为了丰富比赛环节,有一些额外的选手背景介绍或花絮,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切记喧宾夺主,也别成了习惯性动作,“苦情牌”这个招数在数年前就已经用滥了。
打开电视,情感访谈类节目和家庭纠纷调解类节目充斥荧屏,常见泪眼纷飞的情形,这不由让人怀疑电视台这是怎么了?非得逼着观众每天晚上陪着一帮不知是否演员的人一起流泪才高兴?话说回来,之所以各电视台明知打“苦情牌”是不断重复自己、重复别人,也要一条道走到黑,归根结底还是观众的遥控器喜欢停留在这类节目上,利用观众的善良和同情心来赚钱,这太不厚道了。
巧夺天工的设计也好,天衣无缝的演戏也好,拜托娱乐节目要做就做全套,别让人发现破绽产生质疑的机会,不然,多少观众的眼泪白流了,心头涌起的感动还没彻底消失就被添加进了一股塑料味,我们可以容忍山寨的产品,但无法容忍被山寨的感动,请不要透支观众的感动。
娱乐节目想拒绝打“苦情牌”很简单,告诉导演不要这么设计就好了,告诉主持人不要往这方面引导就好了,要有能力让观众知道,除了“苦情牌”之外娱乐节目应还有更多去的办法去打动观众,比如“真实”,这个时代假的东西太多,拜托多来点真的东西吧,比如舞台上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演唱。
前一篇:畸形化的中国父子关系
后一篇:谁偷走了我们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