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浩月
韩浩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926
  • 关注人气:14,5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避免儿童遭受家暴先从关爱家长开始

(2012-06-05 09:14:5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

  韩浩月 

 

    近日,广东东莞、江西都昌等地均发生了儿童遭受家庭暴力致死的案件。据媒体调查,打工子弟学校的儿童群体成为家庭暴力的“重灾区”,儿童遭受家暴存在难察觉、难介入、难干预的困境。

 

  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且宠爱子女成一种社会风气的大环境下,媒体所做的流动儿童群体容易遭受家庭暴力的调查,看了令人分外沉重。同样的童年,有的孩子可以在家庭、学校、社会的精心呵护下快乐成长,有的孩子却连最起码的关爱也得不到,当这些孩子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时,对此视而不见便成为一种不公平。

 

  但是,如何帮助流动儿童避免遭受家庭暴力的确是一个难题。不参与别人家务事以及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传统观念,是阻挡外界干预儿童家暴的主要力量,而流动人口家庭在其暂住地,通常又持孤立、封闭状态,无法融入当地文化,无法参与周边社交,对外界关注抱有本能的警戒心理,这更加让儿童家暴成为被捂在盖子里的秘密。

 

  虽然流动儿童遭受家暴存在难觉察、难介入、难干预的困境,但并非束手无策,关爱流动儿童不妨从关爱他们的家长开始。身为家长的流动人口在居住、收入、安全感都能保持稳定性且有提升空间的情况下,因生存焦虑引发的家暴自然会降低,流动儿童因此也能回归童年本色,与其他儿童一样,在能感受到关爱的环境下成长。

 

  有报告指出,53.34%针对儿童的暴力行为,发生在生活地点、父母结构发生变化的家庭,由此可见,生活地点的变化不但会影响家长的情绪稳定性,更会增加儿童遭受暴力对待的几率。如何让流动人口在流动地能安心长期居住下来,减少两度、三度甚至更多次数的流动率,应成为城市管理者思考的问题,降低流动率,不但可以保护流动儿童,在管理、服务等方面,亦会有看得见的成效。

 

  公共服务缺失给流动人口造成的不公,会直接或变相地影响到孩子。因为缺乏社会保障、遭受社会歧视、遭遇不公对待时,家长很容易将抱怨、愤怒等不良情绪转化到孩子身上,孩子是无辜的受害者,家长的行为固然要谴责,但在户籍、就业、福利等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也要担一部分责任。

 

  眼下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在很多时候都处在一个尴尬境地,单单要求对于实施家暴的家长进行惩罚,起不到治本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加重流动人口家庭的暴戾气氛。所以,关爱流动儿童不妨先从关爱他们的爸妈做起,社会投射到这些家长身上的温暖,会转化为成倍的正能量,这股正能量不但能庇佑儿童,也有助于消灭各种其它形式的家庭暴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