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占领奥巴马”与交流无边界

(2012-03-01 09:17:48)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

韩浩月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google+主页,连续多日被中国网民“占领”、“沙发”、“板凳”,、“强势围观”、“抢站票”、“占座”、“火前留名”、“前排”、“占位,广告位招租”、“前排兜售瓜子汽水”等盖楼常用语处处可见,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就称,中国网民把奥巴马的主页变成了中文论坛。(2月29日《重庆晨报》)

 

中国的网络文化有两大特征,其一是自互联网出现在中国至今仍在盛行的解构主义,其二是独特的粉丝文化,中国网民占领奥巴马主页,这两大特征具有显著体现,是中国网络文化在海外的一次发扬光大。但是,奥巴马虽然享受到了中国式偶像的待遇,可他对于中国网民莫名迸发出来的热情以及难以理解的留言,难免会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如此看来,中国网民占领奥巴马主页,还处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阶段。

 

外媒在报道此现象时,用了非常直观的描述,“他们在谈论占领家具并自带零食和饮料”……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译,是典型的“鸡同鸭讲”,但语言与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理解偏差,并没有消弱交流的意义以及乐趣,中国网民占领奥巴马主页再次表明,交流的最大价值在于平等对话和无界限,在没有实际内容之前,先有形式也是不错的,假以时日,当外媒面对中国网民的留言将不会再“一头雾水”,那时中外一扇潜在的沟通大门也将会随之打开。

 

李开复认为,“只要领导都开微博,这些网民就不会再去Google+给奥巴马留言了”,这个说法点到了本质,在国内,网民不具备与领导人平等对话的渠道与平台,所以,每逢有领导人偶然到官方网站与网民进行交流,蜂拥而至的网民总会带来狂欢的氛围,而在国外,给领导人留言、发邮件十分便利、通畅,对此司空见惯的外国网民,自然不会对奥巴马的主页产生多大兴趣。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总习惯把与奥巴马这样的领导人进行交流上升为国家行为,仿佛只有通过外交部才能对话奥巴马,这种多年来在观念上所形成的无形界限一旦被推倒,民众期望与领导人进行交流的热情会汹涌而出。奥巴马主页被中国网民占领足以启示我们国家的各级领导人,通过网络直面民众有百益而无一害,别让中国网民对交流的渴望宣泄到一名外国领导人身上。

 

与现实社会种种不完美相比,网络社会在最大程度上削弱了身份差异、缩短了地域距离、拉近了对话空间,因此,很多社会功能被移植到了网络上,人们也正在适应这种变化,学会通过网络传递声音、表达观点,网络也应给时聚时散的声音和观点以容身之地,或疏或通,追求共识——只有这样,中国的网民才不至于“追星”追到海外,他们或更愿意在熟悉的语境中表达真实的心声,而不是在非母语的平台“玩字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