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
香港一家影视公司,拍摄了一部名为《竞雄女侠秋瑾》的电影,看过该片剧本和宣传片的秋瑾后人,对电影表示出了强烈的不满,秋瑾亲侄孙秋经武愤怒地表示,“这个本子不行,大部分是描写夫妻打架,家庭琐事等,甚至写她打丈夫,把革命先烈秋瑾写得像个泼妇一样!”“该片许多情节不尊重事实,就是现在说的‘三俗’——庸俗!低俗!媚俗!”
以历史名人为题材,征求其后人意见并取得授权,这是对历史名人及其后人的尊重,同时符合法律与道义的双重要求。作为秋瑾后人,参与剧本审阅工作并提出修改建议,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影片真有明确丑化秋瑾的情节,提出严正抗议也在情理之中,影片制作方应尊重秋瑾后人意见,酌情做出修改,对秋瑾后人恰当与合理的建议置之不理,显然是不对的。
秋经武先生用“三俗”的说法来形容《竞雄女侠秋瑾》,说明他对这部电影不是一般的不满意,而是强烈的排斥与愤怒,在电影未公映、公众无法对影片进行判断的前提下,秋经武先生的意见有参考意义,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所认为的影片“三俗”以及“把秋瑾写得像个泼妇一样”是否成立,还有待更多的信息来证实。
电影的创作环境在变,体现到红色主题方面非常明显,《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启用全明星阵容,借用好莱坞的表达方式,让电影在一些层面上取得了成功,其中一点就是,改变了以往主旋律的呆板表达形式。今年五月份多地卫视播出的《烈火红岩》,所塑造的江姐“爱美、也爱哭”,“柔美得像林黛玉”,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已经形成:在对于历史名人和历史题材的表现上,影视创作走上了娱乐化路线。
娱乐化表达历史名人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在于,这些带有创新思维的主旋律作品,从人性角度出发,对历史名人的所作所为给予了合理解释,还原了历史名人更为可信的形象,观众非但不会因为新的解读而更改对历史名人的印象,反而更能贴身体会到他们所处时代的独特性、感受到他们的历史贡献。而弊端在于,一些影视创作者缺乏创作上的控制力,单纯为了娱乐效果而展开想象,编排了一些影响名人形象的细节。
近年来影视界红色主题扎堆,消费历史名人的潮流业已形成,在这种环境下,拍摄此类题材作品应遵循一个原则:真实。真实原则包括以下几点,只要是对历史真相的探访与还原,都是可行的。只要人物性格、事迹都符合史实记载,对此进行电影文学化的表现也是可行的。本着提升作品主题性、丰富人物形象目的而进行的合理想象,也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作者可以随心所欲。
仅就秋经武先生提供的看法而言,夫妻打架、家庭琐事、甚至打丈夫的行为,都不足以构成塑造秋瑾的“泼妇”形象,现在观众的审美倾向,不再是追求英雄的完美无瑕,事实上也极少存在任何方面都无可挑剔的完美英雄,具备普通人情感弱点的英雄,反而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的人物形象,会让观众觉得他们不是教科书塑造出来的,而是事实存在、真正为了理想和事业牺牲的。所以,对于秋瑾后人的意见和态度要尊重,同时,秋瑾后人也要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待先辈,对于没有突破创作底线的合理娱乐化,要给予一定程度的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