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多”不能成为茅奖最大看点
(2011-08-23 09:58:03)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 |
韩浩月
在获奖结果公布前,《你在高原》的字数问题,就收获到了一些冷嘲热讽,比如《收获》杂志的执行主编程永新就曾发表微博说,“张炜(《你在高原》)要得奖就滑稽了,因为全中国看过这部400多万字书的只一个人:责编。”
一天半看4部小说,这不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所能形容得了的,再者,评委看这种大部头作品都要“咬着牙”,读者想要全部读完,可想而知需要付出多大毅力了。但长篇小说字数多就是问题吗,未必见得,7部《哈利·波特》加一起也有几百万字,一些网络作家的连载组品也有不少几百万字的,照样有读者读得津津有味。
所以,批评《你在高原》的字数问题是没有道理的,更值得三思的是,为何几百万字的《你在高原》没多少人能全部读完,以及这部作品为何没能引起与其“分量”所对称的社会影响。当然,借口是现成的,它是“纯文学”作品嘛,怎么能和那些商业文学相提并论?事实上,这也是茅奖自身所面临的矛盾,是坚持纯文学的“文学性”,还是向通俗文学的“大众性”妥协?茅奖很困惑。
于是,有关如何评价茅奖的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如果它能为读者奉献出一部多年以后仍为人所念念不忘的作品,那么它就是成功的,如果它的获奖作品最大的看点居然成了“字数多”,且过后即被遗忘,多少年之后也无法被写进文学史,那要么是评奖出了问题,要么是文学作品本身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