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长演讲用网语不应该被批评

(2011-07-07 08:49:25)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

韩浩月

 

    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举行的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两所大学的校长在向学生发表演讲时,都使用了网络流行语,清华校长顾秉林模仿“凡客体”夸赞学生,“你们爱真理,也爱生活;爱机械制图,也爱引体向上……”,北大校长周其凤借用网络词汇勉励学生,“多想想那些纯真的友情,你们就不会那么的伤不起……”

 

    作为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两位校长在发言中借用网络语言,让学生们“大呼过瘾”。但也有人指出,校长使用网络流行语属于凑热闹、意义不大,更有甚者,觉得校长此举“是大雅向流俗谄媚的自我矮化”。对此观点不敢苟同,“官本位”下的中国大学,一直以来都像一些官僚机构那样,充满官话、套话和迂腐话,现在校长们亲自带头打破已经垄断校园几十年的呆板话语体系,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怎么校长们刚体现出一点点的进步,却要迫不及待地将他们再赶回到念发言稿的时代?

 

    2008年北大新年联欢晚会举行时,时任校长的许智宏演唱了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将晚会的热烈气氛推至顶点,也赢得了舆论的一片掌声,当时有人认为这是对身份平等的一种强调,也是社会进步的一大体现。今年5月,一条名为“南昌大学校领导超猛MV”的视频在网上爆红,南昌大学校领导班子头戴耳机、用跑调的声音高唱《心手相连》,这段“很萌很真实”的视频,也被舆论认为是拉近了高校领导和青年学子的距离。

 

    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唱流行歌曲也好,拍“很萌”的演唱视频也好,在演讲时使用网络语言也好,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这是高校领导面对这千变万化的世界,表达出了自己倾听、学习和参与的愿望与态度。这样做并非心血来潮,也非刻意迎合学生,更让人相信,这是他们内心的自我觉醒。因为,这个时代无处不在呼唤着平等、开明、自由交流,体制内语言所编织的樊笼,在承受着民众思想的强烈冲击,如果校长们还坚持在“神坛”上不走下来,那么他们很快会体会到“高处不胜寒”是什么滋味。
  
    不赞同校长使用网语,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有词语洁癖,认为网语“污染”了纯洁的汉语,二是潜意识里还是把校长“另眼看待”了,觉得校长就应该有校长的长者风范,不能说属于年轻人的“幼稚”网语。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是错误的,“文革”对社会语言风气的污染至今仍然存在,网语的大量出现是对过往语言污染的一种冲刷,而校长的“平民化”和“网民化”,则是校园彻底开清明之风、自由之风的一个征兆,一定程度上还是对“五四”新文化精神的一种继承。对此,我们要大大的鼓励才对,怎么好意思开口批评呢?

 

 

影评集《一个人的电影院》卓越http://www.amazon.cn/一个人的电影院-韩浩月/dp/B004ZG97KO/ref=sr_1_3?ie=UTF8&qid=1305174044&sr=8-3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083453&ref=search-1-pub

京东http://book.360buy.com/10641793.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