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浩月
韩浩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087,071
  • 关注人气:14,5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胶囊公寓拆除,谁来缓解房价之痛

(2010-12-30 08:37:0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

 

韩浩月

 

轰动一时的胶囊公寓要拆除了。为了建造胶囊公寓,华北电力设计院原高级工程师黄日新老人花费了10万元,但由于违反国家租房新政策中出租屋私自隔断要被罚款3万元的规定,仅存9个月的胶囊公寓宣告终结。

 

建造于北京的胶囊公寓,其实是山寨版,它模仿的是日本的胶囊旅馆。当初黄日新老人建造胶囊公寓引起媒体关注,是因为它对应了当时沸腾的高房价话题。现在看来,胶囊公寓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其实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即便胶囊公寓不拆除,也不会成为城市低收入者的主流居住方式。

 

胶囊旅馆是日本的一张名片,它体现的是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同理,胶囊公寓也是如此,它满足了城市中一部分年轻人苦中作乐的精神需求。无论公寓还是旅馆,它们作为“胶囊体”的存在,是城市肌体最微小的细胞之一,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和那些豪宅、别墅一样,胶囊公寓也寄托着年轻人的奋斗热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没人愿意永远居住在胶囊公寓,除非迫于工作、生活的压力,只能暂时作此无奈之举,或者出于行为艺术的目的,图得就是一个好玩。人们对于理想居住环境的追求,不会停留在胶囊公寓身上。无论作为暂时的代替品,还是长久一些的象征品,我们都可以在胶囊公寓身上,发现城市中一些苦难的诗意。

 

胶囊公寓每个月1000元的租金,和地下室以及可以用煤球炉子取暖的平房相比,并不具备太大的竞争力,后两者的综合条件要高于它。没有暖气、进屋子一分钟后就冻得手脚冰凉的胶囊公寓,即便不拆除,也不会有太长的生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们追求理想居住环境而不得的状况下,胶囊公寓其实起到了缓痛药丸的作用,有了它,城市里的年轻人才会给梦想一个暂时的栖息地。

 

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各种措施愈加严格,但各大城市房价依然高耸,让大批面临住房需求的人们望而生畏。人们曾经借讨论电视剧《蜗居》,来分析高房价之弊,缓解房价之痛,现在胶囊公寓的拆除,又使大家失去了聊以自慰的一个载体。自此之后,高房价之击下再无完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