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浩月
韩浩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079,096
  • 关注人气:14,5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慈善捐赠占GDP0.01%讽刺了谁?

(2010-11-03 09:11:17)
标签:

中国

慈善捐赠

慈善蓝皮书

社会捐赠

民间慈善组织

杂谈

分类: 时事

韩浩月

 

2日上午,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2010年《慈善蓝皮书》。蓝皮书指出,2009年我国社会捐赠量稳步增加,达332亿元,增长3.5%。不过蓝皮书也指出,中国与美国、英国、巴西、印度相比,慈善捐赠规模最少,所占GDP比例最低,2009年,其捐赠占GDP的比例仅为0.01%。(11月2日《法制晚报》)

 

《蓝皮书》中的两个数字,令人一喜一忧,喜的是社会捐赠量增长了3.5%,虽然低于GDP增幅,但好在是呈上升趋势的,能在民间慈善组织面临无合法身份、捐赠款项常常去向不明的大环境下实现这个增长比例,说明民众仍然对慈善捐赠仍抱有热情和动力。忧的是中国慈善捐赠规模仅占GDP比例的0.01%,在GDP是硬道理的今天,0.01%这个数字显得如此羸弱和不堪一提。

 

在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建设处在起步阶段的时候,慈善捐赠凭借其清晰的使用指向和相对准确的到达率,为弱势群体带去了雪中送炭式的帮助。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慈善捐赠没能实现同等比例的增长,是有一些复杂的原因存在的,比如捐赠人不愿露富的心理,以及 “做善事、积阴德”的传统观念影响,再加上对一些基金组织的不信任,很多人选择了隐性捐赠。

 

《蓝皮书》也特别提到了“隐捐”,并列出了“隐捐”的常见形式:修建道路桥梁等公用设施;修建宗祠;修建寺庙、教堂等宗教场所和老人协会所需的助老经费等。显而易见,这种捐赠形式仍然是对汉唐以来传统捐赠观念的集成,并没有完全实现和现代慈善观念的挂钩与交接。所谓现代慈善,是基本将施舍、积德等成分滤掉了的,它是一种文化与文明,是能让每位参与者发自内心感觉到快乐的事情。

 

而在中国,“逼捐”、对慈善捐赠的误解、对明星捐赠的道德审判,一度让捐赠变成一种令人心惊肉跳的事情,帮助别人的愉悦被挤到一边,捐赠成为一种心理负担,捐与不捐,捐的形式和渠道,捐赠数额的多少,这些都在让捐赠人承受着一定程度的折磨。这个时候,“隐捐”才会散发出它本就具备的活力,即满足了帮助别人的愿望,又不被放到舆论聚光灯下炙烤,何乐而不为?

 

但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明捐”才是应该大行其道的事情。而如何让民众光明正大地“明捐”其实很简单:捐赠有收据,用途透明化,体现捐赠人使用意愿,该享受退税政策的,要理直气壮地去申请,受赠机构能尽可能节省运转成本,尽量用好每一分钱,政府、慈善组织和捐赠人之间,能形成良好的互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慈善氛围……只有这样,才会改变捐赠只占GDP0.01%的尴尬比例,让慈善成为“人人皆可为”的事情。

 

 

新书《爱如病毒,喜欢潜伏》卓越购买网址: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46W823A/ref=oss_product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9494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