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舞剧《洛神赋》的飘逸、阴冷与绝望

(2009-11-09 12:57:06)
标签:

洛神赋

舞剧

北京舞蹈学院

王玫

娱乐

分类: 娱乐

韩浩月舞剧《洛神赋》的飘逸、阴冷与绝望

 

根据曹植《洛神赋》改编的同名舞剧11月8日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这是《洛神赋》被改编成京剧、电影、电视剧之后的又一新创艺术表现形式。曹植的这个名篇为人们塑造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的洛神形象,叙述了一段凄美的人神之恋。而舞剧则为《洛神赋》增加了更贴近历史传说的情节。如果诗篇《洛神赋》是虚幻、飘渺的,那么舞剧《洛神赋》则摒弃了这份虚幻缥缈,让它具备了命运感和现实意义。

 

舞剧共分五幕,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深得曹操宠爱的曹植,在皇位旁落于其兄曹丕之后纵情于诗酒,但仍未摆脱曹丕的压迫与追杀,其嫂甄宓深爱曹植,为解曹植之痛欲刺杀曹丕,事情败露后甄宓和曹植深受曹丕之辱,甄宓自绝,曹植忍辱偷生,一生膝软,舞剧最后,悲怆男声朗诵《洛神赋》,观众因此得以对这个千古名篇有了不一样的理解。生与死,爱情与命运,尊严与信念……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舞剧演员用他们的肢体动作,传达了这诸多信息。

 

舞剧的编剧和总编导王玫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历史上苟活了一生的曹植,却写出了个名传千古的《洛神赋》,其中的玄机就是苟活,苟活引导他至诗国的天堂。王玫的观点,某种程度上也暗合了一两千年来人们对中国男人的认识,即男人除了爱情之外,还有诗歌和理想,这其中,诗歌或许还可以用别的诸如“功名”、“仕途”来代替,总而言之,与爱情相比,有很多对男人而言更重要的东西,况且,耽于爱情的男人在中国的文化里一直是不被赞赏的,所以,曹植的可悲不在于他以苟活换来诗篇,而在于他的苟活本身。

 

舞剧《洛神赋》的飘逸、阴冷与绝望

 

《洛神赋》原作强调的是作者的才情,想象力的信马由缰,造就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故事结尾以女主角隐居天界而结束,但却因这份不完美而显得更浪漫。与原作相比,舞剧更具悲剧色彩,原作中的浪漫描写未着一笔,甄宓与曹植的受辱情景,成了整个舞剧的表达核心,令人不禁想起但丁《神曲》所刻画过的炼狱。甄宓死后,收尸人以白纱裹体于舞台上来回拖拽的一幕,有惊人的视觉效果。甄宓为爱而死,本身并不具备太大震撼力,让舞剧具备史诗色彩的,是它对死亡价值的探讨,甄宓的死虽不重于泰山,而曹植的活何尝不是千真万确的轻如鸿毛?

 

我并不认为曹植与甄宓是两极对立的个体,曹植非甄宓,甄宓也非曹植,他们对生存价值有着截然相反的理解,他们原本就是两个世界的生物,只因有爱这个东西作为载体,才得以在某个时空中上演这出戏剧。这才是舞剧让人心生绝望的地方,原来为了活着,我们可以有如此多的借口。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舞剧《洛神赋》舞台灯光华美炫丽,服饰设计古韵十足,舞蹈动作跳脱了观众对现代舞蹈的审美巢臼,把观众带到了久远的时代,那是个等级森严、礼教呆板的时代,也是个自由创造、想象恣意的时代。这部舞剧,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那份飘逸、诗意和浪漫,当然,也可以感受到隐藏于其中的阴冷与绝望。

 

中国舞剧《洛神赋》

 

主创:

编 剧 总编导 编 舞:王 玫

编 舞: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2004级现代舞专业全体

舞美设计:刘 莹 李广城

灯光设计:任冬生

服装设计:阳东林啟

道具设计: 王殿印

表 演: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2006级教育专业全体

主要表演:曹 植 -- 陈茂源

甄 宓 -- 邵俊婷

曹 丕 -- 王盛峰

舞台监督:刘梦宸 马灵芝

剧 务:欧思维 陈佳娜

音乐监督:夏维家 张 峥

后台管理:宋海芳 闫 妍 过 节

 

剧中人物:

曹植: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弟弟。

曹丕:曹操的儿子,曹植的哥哥。

甄宓:曹丕的后妃,曹植的爱人。

 

总编导简介:

 

    王玫,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首届中国民族民间舞本科班,1988年进入现代舞创作领域,作品包括《潮汐》、《两个身体》、《寻找回来的世界》、《椅子上的传说》、《红扇》、《1999蒙太奇》、《我们看见了河岸》、《也许要飞翔》、《雷和雨》、《天鹅湖记》、《流行歌曲浮士绘》……不按规矩出牌,但却坚守着艺术家的诚实,真实地言说个体生命的体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