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届华语电影优质大奖的评委,提名了我心目中的2008年度十大华语优质电影和各单项奖。由于这个奖项充分尊重影评人的个人选择,事先不设任何倾向性,因此这份名单完全可以代表我的电影审美,相对也比较个人化。
第一名 10分 《立春》:理想与现实,诗意与残忍,命运与生存,《立春》淡然而含蓄将几位卑微人物在巨变时代初期的坚持与放弃刻画了出来,感染力和娱乐效果俱佳,引人共鸣,是一代人的心灵缩影。
第二名 9分 《梅兰芳》:《梅兰芳》有半场好戏,考虑到影片所受限制太多,虎头蛇尾之嫌也可理解,有张力的情节设计,几位配角的上乘表现,为电影增色不少。最重要的是,《梅兰芳》为生存空间被挤压的微乎其微的文艺片争了口气。
第三名 8分 《叶问》:将日渐跑偏的武侠片拉回到了正道上,《叶问》在影片主题、节奏和风格上的处理,显示出导演技艺的娴熟,值得至今讲不好故事的一些导演们学习。
第四名 7分 《非诚勿扰》:制造娱乐话题,创造票房纪录,一个在经济危机时期带来温情感受的故事,延续冯氏喜剧的辉煌,为国产电影注入强心针,《非诚勿扰》为中国电影做了一定贡献。
第五名 6分 《海角七号》:淡定从容的叙事,缓慢隽永的视角,深沉悠长的情感,《海角七号》将故事、音乐、叙事、励志等种种融为一体,成为台湾文艺电影新经典。
第六名 5分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拍摄方式令人感到惊喜和意外,纪录片与故事片嫁接非常自然,演员在镜头前的放松与投入让整个观影过程变得短暂,其对于情感灰暗一面的探讨也有启迪意义。
第七名 4分 《千钧。一发》:用白描方式将一起紧急事件讲述的丝丝入扣,非职业演员的使用已臻化境,导演对于场面控制和演员调度的功力在影片中得到良好体现。
第八名 3分 《耳朵大有福》:一部有文艺气质的反映底层生活的电影,有不少打动人心的细节刻画,无名配角演员的表演真实而自然,看着娱乐,看后沉重。
第九名 2分 《天水围的日与夜》:一部与我们每个人思想、生活、情感都密切相关的电影,这部作品用琐碎的、细密的、敏感的镜头,告诉观众生活的真实一面,看完令人惆怅。
第十名 1分 《长江七号》:一个人拯救了一部电影,在故事、情节都缺乏创意的前提下,周星驰凭借个人魅力使得该片获得了不错的票房。
总体评价
2008年华语电影市场是热闹、华丽同时萌生着希望的一年,但缺乏代表作是一大遗憾。这一年的华语电影,不仅失意世界各大电影节,在整体质量上,也参差不齐。08年电影市场的火爆,更多得益于观众消费需求的增长,而非电影质量的整体提升。2008年的好电影多属于文艺片,在表现形式多样化以及向商业靠拢方面,可以感受到文艺片的进步,但华语商业大片仍受困于模式桎梏,难以诞生符合世界电影审美潮流、既有票房又有口碑的佳作。在评选上述十大华语电影的标准上,我秉持这样的原则:首先要好看,其次是要有思想内涵,再者是对电影发展有良好的引导性作用,以上十部电影就是根据这三点进行综合后评出的。
单项奖提名:
年度最佳导演 陈凯歌:在不可能展开手脚进行创作的受限条件下,拍摄出了一部具有华美格调、深沉情感、贴近人性的电影佳作,尽可能地避免掉了宏大叙事与空洞虚妄,捍卫了第五代导演的荣誉。
年度最佳编剧 李樯:李樯对历史与时代有着强烈而清晰的记忆,他敏感而细腻的个人感受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所提供的故事,从另一个被遗忘的角度,填补着电影个人叙述的空白。
年度最佳男主角 葛优:在《非诚勿扰》中继续发挥独特的幽默特质,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也是电影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年度最佳女主角 蒋雯丽:在《立春》中成功塑造了一个梦想唱到巴黎歌剧院的县城女音乐教师,这个角色身上所具备的自我矛盾和悲剧意识,被蒋雯丽演绎的十分到位。为电影自毁形象,体现出一名女演员的敬业精神。
年度最佳男配角 余少群:在《梅兰芳》中的表现一鸣惊人,是为整部电影增加份量的重要砝码。
年度最佳女配角 孙俪:在《画皮》中本色演出,顽皮、可爱,爱憎分明,为电影增加了喜剧效果。
年度最佳新人男演员 林宗仁:在《海角七号》中出演的茂伯代表了台湾民众的精神面貌。
年度最佳新人女演员
张钧宁:在《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中将一个受到男友伤害的女孩表现的真实自然,对于角色情感的掌控拿捏有度,是个会用眼神演戏的演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