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一代”是真正活得痛快的中国人
(2008-09-18 09:16:16)
标签:
张颐武鸟巢一代民族性格80后 |
分类: 文化 |
文/韩浩月
北大教授、文化评论家张颐武在他的博客里发表了一篇题为《“鸟巢一代”前程远大》的博文,对奥运后热起来的新词“鸟巢一代”进行了评析。在此之前,“鸟巢一代”已经被媒体和公众默认为形容80后、90后年轻人的词汇,它被收受的速度快得令人惊讶。
因为有了文化意义上的解读,“鸟巢”才会逐渐脱离一座冰冷宏大建筑的本义,而成为具有丰富人文色彩的象征符号。如同它那白昼下坚硬的钢铁结构,到了夜晚会因为灯光的照射,而变得柔软和温暖一样。
我对鸟巢的印象,经历了“远观打量——喜欢欣赏——全面接受”这样一个过程。对“鸟巢”有过短暂的距离感,但对“鸟巢一代”,却只有喜悦的欣赏而没有怀疑的机会。这个群体如此年轻,便在一个年度里经历了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这两件被媒体称为“大悲大喜”的历史事件,还没来得及去探询他们在汶川地震后所表现出来的责任和担当的潜在促因,他们便又以在奥运会期间呈现出来的自信、乐观、稳重,让人为之赞叹。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对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泼兰地酒、如春前之草”的描述,说的就是“鸟巢一代”。
奥运夺冠的中国选手如此年轻便超越了他们的前辈,奥运场馆内的志愿者如此辛劳却依然展示灿烂的微笑,面对镜头他们不再拘谨勇于表达个性尤为令人喜悦……以他们为代表的80后、90后们,就这样轻易地让之前人们对“独一代”的担忧,如晨雾一样不知不觉地散去。
张颐武在文章中说,“他们会成为企业家,会成为政治家、学者、作家,也会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展示自己的最为灿烂的一面”。这样短短一句话,其实已经勾勒出了未来中国的图景。他们长大后什么样子,未来的中国便会是什么样子——“长大”这个词的含义,不是指他们18岁成人,而是指到他们真正成了社会栋梁的时候。
“鸟巢一代”不再是对政治谈虎色变的一代。在70后们还时常把“不谈政治”挂在嘴边的时候时,“鸟巢一代”已经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热切的关注。据报道,某知名论坛对“什锦八宝饭”的构成所进行的调查数字显示,80后网民以80%左右的压倒性优势成为了主力。也许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政治,但他们的近似于莽撞的热情,却让他们的上一辈人感到羡慕和嫉妒。在这股热烈情绪的冲击下,中国几千年来如石狮般的政治威严,增添了许多春风化雨的和睦之气。
直到 “鸟巢一代”的崛起,才让人看到中国民族性格阴暗的一面,得到了一次真正的涤荡。我们一直说要做痛快的中国人,可翻翻历史,有几天中国人是活得痛快的?我们一直说要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但直到“鸟巢一代”浮出水面,才大概了解一个真正拥有开放心态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直想做大国民,但不得不承认,只有“鸟巢一代”,才是真正拥有了大国民气度的一代。“鸟巢一代”没有颠覆父辈遗留下来的传统,但更闪光的却是他们的宽容、冷静和自然……
在社会各个时期,人们总会对主流群体寄予厚望,这种依赖心理根深蒂固地一直存在。比如,有段时间舆论曾呼吁中国的中产阶级要担当起稳定社会和奉献社会的责任,但很快这种说法便消失了,因为中国的中产阶级是“面孔模糊的一群”,你知道他们大概是哪些人,但在出于某种需要去寻找他们的时候,却难以清晰地发现他们的存在。
我们迫切需要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他们观点鲜明、立场坚定、要求明确、表达清晰,这恰恰和“鸟巢一代”身上具备的特征吻合。更重要的是,他们就是生活在你身边的人,无需等待和期盼,只需要微笑着看他们走上舞台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