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民工看奥运”契合奥林匹克精神

(2008-08-05 10:38:35)
标签:

体育

民工

奥运门票

苏坚

奥林匹克

杂谈

分类: 时事

文/韩浩月

 

去年,广州美术学院教师苏坚到北京以奥运主场地的5名民工为模特,创作了一幅名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承诺“谁买了《他们》,他们就可以实现看奥运会的梦想”,后这幅作品被买家拍下。近日,苏坚也在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为5名民工买到了五张“鸟巢”比赛的门票。(8月4日《新快报》)

 

看到这条新闻,首先为这五名民工感到高兴。曾经在电视新闻里看到过记者对“鸟巢”建筑工人的采访,当记者问到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有一个人回答到,“希望在‘鸟巢’看一场比赛”。我想,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愿望,而是所有奥运场馆建设者的期待,能在亲手建成的建筑里看比赛,所体会到的喜悦心情中,肯定会和其他观众有所不同。

 

但一个客观事实是,在奥运门票成为稀缺之物一票难求时,民工看奥运便成了一种奢望。第一、二阶段的网络抽签购票和先到先得的“抢票”期间,由于和网络无缘,使民工失去了和其他民众共同竞买门票的机会。在第三阶段场馆售票厅排队购票期间,因为大部分民工已经返乡,剩余部分民工也不具备北京市民那样全家上阵轮流排队的购票条件,也让他们再次和奥运门票无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但几乎可以断定,能够在奥运赛场上看到比赛的民工——尤其是曾参予奥运场馆建设的民工,会少之又少。在这种状况下,能在有心者的帮助下观看奥运比赛的这5名民工,某种层面上具备了代表全体在京民工的象征性意义,这怎么会不令人为之感到欣慰?

 

但这条新闻也让人为将要“瞰奥”的五名民工担忧。因为观看奥运,不仅仅是拿到门票就能如愿以偿这么简单。据报道,来自各地的这5名民工,如今已分散在大连、北京门头沟、连云港、苏州等地继续当建筑工人,其中有一位陕西民工,因为要在家忙生计而退出了观赛计划。其他4名虽然欣然接受了邀请,但在京期间的衣食住行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苏坚正在呼吁志愿者为民工提供住宿等帮助。现在,即便有4名民工答应前往,但也不能保证他们在临近比赛开始时,出于对种种问题的考虑而选择退缩。因此,有网友建议,不如把门票费用折现给这5名民工更实在。

 

现金解决起问题来简单方便多了,5名民工也不见得会反对,但这样的结果即便只是猜测,也令人有些怅然。2000年悉尼夏季奥运会提出了“分享奥林匹克精神”的口号,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让所有人都参予,一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所在,所以,广州美术教师苏坚不仅仅是兑现了个人的承诺,某种层面上,也奥林匹克精神在民间得到的一种回应和兑现。衷心祝愿5名民工都能如约出现在奥运会观众席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