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浩月
韩浩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926
  • 关注人气:14,5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纯爱》:爱和责任是对战争的最好反思

(2008-06-27 08:15:09)
标签:

影评

《纯爱》

蒋钦民

娱乐

分类: 影音

文/韩浩月

 

中日关系转暖,一部名为《纯爱》的电影顺应这股潮流,六月上旬进入院线开始在全国上映,这部电影在日本公映期间曾引起轰动,被当地媒体誉为“继《一盘未下完的棋》之后久违的感动”。同时也获得了内地电影专家的一致好评,在公映前的该片研讨会上,有专家谈到动情之处甚至流下了眼泪。

 

很少能有一部反应日本侵华战争题材的电影,能同时被两国观众所认同。《纯爱》能实现这一点,是因为它凸显了深为这场侵略战争伤害的中国人民的善良和宽容,同时也传达出日本普通民众对于战争的厌倦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看这部电影的最大感受是,人民的情感永远是朴素的,他们能通过细微的、善意的言行举止,找到和解的途径,甚至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

 

《纯爱》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爱”是一个日本姑娘的名字,抗日战争期间被东北地区垦荒,日本战败后仓皇撤离,“爱”因为受伤和恋人“俊介”滞留在一个小山村,好心的山龙母子收留了这对以姐弟的身份住进家里的“难民”。伤好后两人扒火车准备逃走时被国民党军发现,跌下火车的“爱”以为“俊介”被枪决而选择留在了山村,嫁给了逐渐喜欢上她的山龙……

 

《纯爱》:爱和责任是对战争的最好反思

 

据说在东北,有不少类似这样的例子,一些日本农民在战争结束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留了下来,在当地的村落婚恋嫁娶,成了中国人。中日交往融冰后,一些当初留下的人回到了日本,但因为已经和生活过的土地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两地之间人民的交往,也跨越了国与国交往的宏大叙事,多了平凡人才有的细腻亲情。在《纯爱》中,幸运活下来的“俊介”从日本回到小山村时,沿途看到为数众多的“鲤鱼旗”,不禁流下了感慨的眼泪,他知道,这是他失去的恋人“爱”,在以“接生婆”的身份为四里乡亲服务的时候,也以一己之力换回了当地人对普通日本人的理解和尊重,用行动架起了两国人民的友爱桥梁。

 

《纯爱》的拍摄手法极为老实,没有商业片的噱头,也没有文艺片的卖弄,一个镜头一个镜头连续地讲下来,含蓄而有力。影片直到进行至一半时才有了戏剧冲突,“爱”没有走成,山龙答应愿意做她肚子里“俊介”孩子的父亲。而至影片结束前,电影最感人的一幕才到来,三年后从难民营逃出来的“俊介”找回小山村,想带“爱”回日本,但“爱”却选择留下来,山龙以为“爱”是同情他,但“爱”却抱着他的腰连说了三次“我爱你”。影片对于爱情的着墨极少,但这幕场景,却一举冲刷掉了观众对“爱”嫁给山龙是否有功利心的疑虑,影片的“纯爱”主题得到了升华。

 

因此,影片除了展示战乱时的人性光芒,也阐述了“责任”这个深刻的主题。在山龙的母亲看来,战争的责任是日本兵,而不是这个为她采药做饭的日本姑娘。而“责任”在“爱”眼里,是代替日本人忏悔,是用爱为这个受到伤害的国家的人民提供帮助,是留在自己建立在异国的家庭里,做一个好妻子。影片没有生硬地对战争进行理论上的反思,而是用爱和责任这两个关键词,映衬出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旋律的时候,《纯爱》无疑是这旋律中的一个优美音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