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范美忠舆论地震 |
文/韩浩月
如果不是在著名的天涯论坛上发表一篇招来万千争议的震后感言,四川都江堰一所中学的教师范美忠会和无数灾区的师生那样,在为恢复正常上课而努力着。这个时候,范美忠已成为论战的一个工具和符号,许多人拿他说事,不过是为了一浇心中块垒。
现在再谈论范美忠很危险,因为一不小心很容易成为站满审判者的道德法庭的一分子,也很容易被误当作不食人间烟火满脑子冰冷理性思维的伪精英,本来应该很宽阔的中间地带,现在变得无比狭窄。我们很多人的情商现在都不如那些在学校里的90后们,这个最有理由谴责范美忠的群体,他们中的很多,还是选择大人们给出的选择题的最后一项:原谅。宽容和谅解是我们一直寻找和追求的美好品质,遗憾的是,面对很多事物,我们还只简单地用“是”和“非”来区分,在这一点上,年轻的孩子们表现得要成熟得多。
“假若我是范美忠”——事后很多人以此为命题,将自己置身于范美忠的境地,来衡量自己的道德品格。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你永远成不了范美忠,因为你没有在同样的危难时刻做选择的机会,因为人性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不可预测性,它总是在瞬间才会展现其真实一面,容不得用严密的逻辑或者感性的想当然来推断。唯一可以明确的是,范美忠是一个受害者,他先后经历了“物理”和“舆论”两种不同形式的“地震”,他成了震后人们发泄愤怒和郁闷的牺牲品,也成了被和各种奇谈怪论捆绑销售的消费品。
为了“方便”声讨范美忠,他很快拥有了一个网络“赐予”的外号,“范跑跑”,之后这个外号便成为媒体包括那些撰文为他辩护的人所通用的名字。每个公民都有维护自己的姓名权不受侮辱的权力,但这个外号将成为范美忠有可能终生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它成为群体攻击的一个无形但有力的武器,虽不至于致命,但如果对一个珍惜自己名誉权的人来说,它无异于一段漫长的凌迟。
有人认为范美忠发帖子、上电视是为了炒作自己,但是否真的如此,要等待一段时间过后,范是否因此成为这个事件的即得利益者。明星炒作是为了促销娱乐产品,作家炒作是为了销售新书,从目前的情况看,范美忠的“炒作”没有任何收获,相反,他面临着被停职的压力,面临着骂声日隆的风险。而从长远的角度看,在社会主流价值观没有他容身之地之前,他的生存空间并不会因此扩大多少。热潮过后,他会如同那些昙花一现的网络红人一样转瞬被忘到脑后。
如果范美忠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外界的批评对他而言不算什么,真正难以承受的,是他内心对自己的苛责。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除了坚持不对批评者道歉之外,他的忏悔意识已经在苏醒,他说他为自己羞愧,有过内疚,他说他对学生的爱不够,他检讨自己没有谦虚的美德,缺乏勇气是他内心最大的痛……范美忠没有像批评者想象的那样,始终用对社会和道德警察的批判来转移视线,如果这样,这场诅咒的狂欢仍将继续下去,但范美忠的自我反省会让很多人停止漫骂,因为这种反省能力,恰恰是很多人缺乏的。
宽容范美忠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允许范美忠说话就是允许我们自己说话,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多多少少面临着范美忠曾站过的那个悬崖,相信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选择义无返顾地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