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浩月
韩浩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926
  • 关注人气:14,5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地震的记忆碎片

(2008-05-28 20:51:19)
标签:

记忆

防震棚

唐山

汶川

杂谈

想起了很多关于地震的事情。对于生于1970年代的我们这代人来说,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这次汶川大地震,算是留在集体记忆里最深刻的灾难了。只是,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我们还小,在想像中,地震像是随时从黑夜的麦田中窜出的庞大怪兽,围绕它产生的,尽是些光怪陆离的幻象。而这次,汶川地震却如一把锐利的尖刃,在我们的心里刻上一道清晰的伤痕。即便是普通人,也将会为它改变一些对人生和生命的看法。

 

1976年的时候我两岁,自然对唐山大地震后的情形毫无感知。但在整个童年时期,地震却如张开在天空中的一道庞大而又阴翳的巨网,随时会降临到大地之上。唐山地震之后的数年里,由于信息闭塞,加之随时有谣言散布,在我的老家乡村,几乎家家的院子里都盖有防震棚,每逢有地震谣言,全家都会挤到棚子里居住,就算是天有降雨,或者动物有不正常的征兆,大家也都会机警地躲到防震棚里去。

 

也就是说,我从小就接受了来自民间的、各个渠道的、科学的甚至是迷信的防震知识教育,但更多的知识还是来自我奶奶,她在那些年用无数次的唠叨,固化了我对地震的认识。现在能想起来的有,如果田地里的蛇爬出来四处游走,烂蛤蟆(蟾蜍)集体迁徙,村子里鸡飞狗走,或者看到天空昏黄,狂风大作,这些都是地震的前兆。她教给我躲避地震的方式有:跑到麦田里爬在沟壑中,躲在墙角里,掀起麦缸盖子钻进去再把盖子盖上,不要哭闹保存体力……

 

看不见摸不着的地震带来的恐惧是属于黑夜的,白天的时候,夜里的大雨刚刚下过,天气初晴,院子里的树叶和地震棚上攀爬着的葫芦叶,都坠着清亮的雨滴。早早起床的奶奶在大锅中一碗碗地将米粥盛出来,一大家人从棚里出来,散坐在院子里喝粥……这成了我记忆里每次想起来都觉得感动无比的一个场景,当然那时候懵懂,不知道用什么词汇来形容当时的心情,只是隐约觉得,这就是生活的常态,注定身边要有一个无形的敌人,它威胁着我和我的家人,却又使得我们更加相亲相爱。

 

如果时间可以倒回,希望2008年5月12日14:28分那一刻,永远不要到来。第一次感到时钟的秒针行进的脚步是这么地快,快得让人揪心。哪怕时间慢下来,慢到救援的人们可以多挽救一些生命也是好的。可时间从来都无情,不会为谁停留。不断流逝的时间如同不断抬高的河水,慢慢地将惨痛的场景推远,将疼痛淹没。若干年后当我们想起汶川,也只会留下一些碎片,这些碎片包括:世界末日般的汶川灾区;妈妈留给孩子的那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国旗升至杆顶后又缓缓降半;窗户外面响起的哀恸的鸣笛声;所有垂下头为遇难者默哀三分钟的人们;天安门广场上那些流泪着喊“汶川加油,中国加油”的人……

 

我们会给我们的孩子们讲今天在汶川发生的灾难吗,在他们还不懂得人生悲苦的时候,要不要把他们拉到电视机前面来,告诉他活着是多么艰难。起码我现在没有这样的勇气。我宁愿孩子们像我小时候一样,对地震怀有遥远的恐惧,也不愿意他们这么早认识到生存的残酷真相。可他们还是感受到了,整个社会无处不在的悲痛氛围,电视上儿童频道都在转播的救灾报道,无法不在他们的童年内心留下印痕。但愿,这只是他们幼稚心灵的一片模糊记忆,永远不要在现实中得到验证。

 

“要好好活下去”。无数人说过这句话,逝者对生者这么说,父母对孩子这么说,爱人对他(她)的另一半这么说……没有任何修饰的词汇,就是这么一句朴素的话语,却代表了人类最为深厚的情感。今天,在汶川之后,更感觉到这几个字的份量。我们都要好好活下去,因为在这个过去有过无数苦难、未来有着无数未知的世界,我们都是幸存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