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前往北京季羡林家中为季先生96岁生日祝寿,在进门之后,钱文忠一边说“老爷子,这是老规矩了,祝您长寿”,一边向季先生恭恭敬敬地跪下磕了三个头。这一场景,被央视新闻频道《小崔说事》栏目记录。节目1月20日播出后,在网上引起了一场小风波,呈一边倒的批评声音认为,跪拜礼是陈规陋习,不应死灰复燃,此事发生在国学大师家中,尤为令人难以接受。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我国不少农村地区,在春节时还保留有孩子给父母、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的习俗,这种礼节行为,以表示感恩、传递情感为主,洋溢着喜庆和欢乐,对长辈说几句吉利话换来礼物和红包,也是很多成年人终生难忘的童年美好记忆。所以,不妨淡看钱文忠的跪拜——时值春节即将来临,又逢恩师大寿之喜,弟子一时情难自禁,磕几个头算不了什么,没必要上纲上线,拿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事。
在封建社会,跪拜礼是统治阶级维持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一,是建立在丧失人的自尊和平等基础上的强制性规定。辛亥革命以后,跪拜礼被废除,人们改用握手和鞠躬来表达问候和尊重,新中国的成立,更是将这一封建陋习彻底消灭。但在民间,一些诸如春节磕头拜年、徒弟磕头拜师等跪拜行为仍然被延续到现在,但由于属于家庭、师友之间的私人行为,且不违背自由和平等精神,造不成人格上的损害,政府对此并不干涉。因此,对待这种民间文化,不能简单以封建糟粕一言盖之,随着城市文明向农村的不断渗透,跪拜礼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不分青红皂白地严厉批评,不但无助于说明问题,反而暴露了批评者过度敏感的心理。
此跪拜非彼跪拜,钱文忠给季羡林磕头和封建礼教无关,批评者态度越激烈越可笑,竟然有评论标题写成“请季羡林废除跪拜礼”,这让人纳闷。跪拜礼又非季羡林发明和倡导的,何以将此“重任”强加于老先生身上?弟子想磕头,凭着季先生的身子骨,恐怕拉也拉不住,好在弟子们也并不是每天三拜九叩,否则不等外人闲话,季先生自己早就受不了了。如果这起小风波要寻根溯源的话,那么央视的做法有待商榷,虽然徒弟给老师磕头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但毕竟是私人行为,堂而皇之将这组镜头在电视画面上播放,很容易引起争议和误会。因为对表达节目主旨而言,这组镜头并非必须,要么就是电视节目以此哗众取宠。
随便打开新闻网页,和跪有关的新闻并不鲜见,一个“跪”字,可谓千姿百态。歌手韩红在演唱会上跪谢好友,美女莎拉波娃赢得网球比赛后长跪不起,公司老板跪着给员工洗脚,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动员学生集体下跪,为表对国学的虔诚校长雨跪赠《弟子规》……若不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而妄加评论,很容易被先入为主的情绪左右,盲目发一通无名之火。有的“跪”的确有问题需要批评,而很多“跪”纯粹是个人情绪的挥发,无关什么“奴性回归”。季羡林近年来一直倡导国学,呼吁重视传统文化,但这并不等于他赞同恢复跪拜礼,批评者在大棒挥向季羡林的时候,显然是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还是让我们多解读一下钱文忠那一跪里的师徒情深吧,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已经很难一见这真实的情感袒露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