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色,戒》在国内全面公映,汤唯的表演获得了高度评价,是她那顾盼流转、时而风情万种时而阴鹜十足的眼神,让《色,戒》近两个半小时长的电影,变得如午夜一个短暂纷乱且荒芜的梦境。李安究竟给了汤唯什么样的调教,让那双眼睛可以通过光线,穿透观众的心灵,让人为之沉迷、慌乱、怜惜……张爱玲用一万多字写完了《色,戒》,而李安通过汤唯的眼神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即便用一个长篇的篇幅,也容纳不了。
在王佳芝对易先生说出“走吧”之后,影片由一条表面平静的暗流变成了飞流直下的瀑布,在易先生用略显滑稽的方式逃离珠宝店的时候,影片的压抑感以咄咄逼人的方式汹涌而来,在王佳芝站在街边梦游一般茫然无助的时候,黑暗的影院里该有多少眼泪落下:影片的结局张爱玲已经写好,李安也已经写好,在看电影之前观众都已经熟知,那刻的泪水,该是影片悲剧结尾带来的冲击,或许也是观众与电影在瞬间实现了互动的结果——似乎每个人,多多少少都要在现实里遭遇到爱情残忍一面的考验。
原著中王佳芝对易先生发出的报警信号是,“快走”,李安将它改成了“走吧”,在听到第一声“走吧”之后,易先生虽有警觉但还有犹豫,似是不相信危险源头来自身边自己喜欢的这个女人,直到王佳芝第二次说出“走吧”之后,他才脱兔一般向自己的汽车逃窜而去。两个字的变化,显示出李安对于原著精髓的掌握,放弃、无奈、慈悲、伤痛、恐惧、茫然……都在这两个字中前纤毫毕现,无论张爱玲还是李安,他们眼中的王佳芝都不仅仅是为爱情奋不顾身的女子,可爱情还是凭借它在瞬间绽放的光芒遮盖了仇恨——况且,那仇恨产生的方式是那么的荒诞。
易先生用无论有多昂贵也不过是一颗漂亮些的石头换了自己的一条命,王佳芝却用自己无论多么卑贱却也不会重来的命还了自己的情债,如果没有这颗钻石,王佳芝或许就完成自己的“任务”了,只是这颗适时出现的石头,让她血液里的爱情成分瞬间升高,这颗石头也砸碎了被她压制封存的情感窗户,死成了她洗刷屈辱的一种方式,尽管她可能并不明确这屈辱究竟是谁带来的,死或者能给她一个解脱一个答案:在“任务”和爱情前面哪一个更重要。结果很明确,在被拉上刑场执行枪决的时候,她的眼神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悔意,那时她不会想起在处决书上签下名字的易先生,对她而言,在对他说出“走吧”之后,一切的一切都已经结束,生命成了她追求爱情的祭品。
李安电影里的易先生是冷酷的,结尾处他在王佳芝住过的房间所表现出来的痛苦,廉价如一张用过之后被揉皱的餐巾纸。张爱玲笔下的易先生要更生活化和世俗化一些。“他是实在诱惑太多,顾不过来,一个眼不见,就会丢在脑后。还非得盯着他,简直需要提溜着两只乳房在他跟前晃。‘两年前也还没有这样哩,’他拥着吻着她的时候轻声说。他头偎在她胸前,没看见她脸上一红。”原著里这一段描写所体现出来的温情、幽默甚至一点点的浪漫,在电影里是没有体现出来的,也许,习惯了用压抑手法叙事的李安,干脆连这些也剔除了。
对于《色,戒》的解读,很多评论都从物质和爱情的关系入手,但我觉得,那颗钻石并不是决定故事走向的“主角”,它只是帮助故事走向高潮的一个道具。孽缘和情债才是所有悲情故事说之不尽的题材,《色,戒》的乱世背景,特殊斗争所采取的特殊手段,男女主角阴差阳错的交汇,都使得这份本不该产生的爱情绽放出一朵诱人却致命的花朵。六克拉钻石是张爱玲给这段孽缘标上的价码,王佳芝通过这颗钻石懂得了爱情的昂贵,所以才会不惜用生命去维护。在枪响之后,易先生的爱情已经腐烂如阴沟里的草绳,而王佳芝的爱情却如悲悯的花朵,永远开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