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浩月
《第一次心动》的被停播,暴露了选秀节目扎堆而上、盲目模仿带来的后果,广电总局的停播令,在为选秀节目的庸俗化敲响了一记警钟的同时,对给各地电视台提了一个醒:以后再上马新的节目时,也许到了该慎重考虑节目的核心价值和是否具备创新精神的时候了。
国内电视节目的同质化,是电视业繁荣必然要经历的一段过程。在国外,当野外生存纪实性节目以真人秀的形式出现时,就出现了一轮模仿的热潮。始于荷兰的《老大哥》是真人秀的鼻祖,迄今也不过有七八年的历史,在其之后,美国CBS的《生存者》、福克斯电视公司的《诱惑岛》,法国的《阁楼故事》,德国的《硬汉》以及NBC的《学徒》,都成了火爆西方国家的电视节目。《美国偶像》让真人秀登峰造极。
与国外真人秀节目形式类似但价值取向却各有不同相比,当这种新的电视节目形态被引进国内之后,却呈现出全案照搬、互相抄袭的畸形发展之路。“真人”成了选秀节目的道具之一,“秀”才是主办方的真实目的,因为只有“秀”才能带来收视率,带来短信投票,带来商业利益,而选秀节目最该具备的“真实”、“公平”、“公正”却被排在了次要的位置。后来参与的“分蛋糕者”,已经没有时间再去琢磨如何在节目上出新,甚至懒得去分析观众的收视心理,而是采用各种恶炒方式尽快搏得注意力。
不仅是真人秀,在此之前,种种访谈、对话、婚恋、纪实电视节目就已经暴露出同质化倾向,只是这些节目的社会影响没有选秀大,才没引起广泛的对电视节目雷同化的思考。电视和报纸、杂志同属传统媒体,但通过观察会发现,除了在新闻和直播节目电视能赶上时效之外,在新闻敏感性方面,电视是落后于报纸的,在纵深观察、总结发现方面,电视是落后于杂志的。在电视技术手段落后的时代如此,在电视传播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效果明显的改观。在一些非时效性节目中,电视时常是跟在报纸甚至杂志的屁股后面的,电视的节目来源包括观点,很多都是来自它的兄弟,在网络乃至于网络电视出现后,电视愈加显出其笨拙的追随者的姿态。
在媒体业,一向有“三流人才做电视”的说法。按道理讲,电视有画面、有声音,是最方便的媒体,也是最能立体、丰富的呈现资讯的媒体,为什么会在内容创新上差强人意。一位在电视台工作的朋友的话或许能说明一二: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过于繁复,需要多方面人员的配合,一分钟的内容出现在荧幕上,背后可能有几十个人在为之努力,况且,作为影响力巨大的媒体,在内容操作的灵活性方面也有着诸多的限制,电视实在是戴着镣铐跳舞。在这种状况下,顺着先行者趟出的成功路子前行,成了最简单最不容易犯错误的模式,这大概是电视节目同质化的弊病所在。
有人预言网络宽频早晚会取代电视成为人们获取娱乐的主要方式,按照网络的发展速度看,如果电视不能在信息时代迎面赶上的话,虽不至于那么快消亡,可自己的观众群体却会大面积萎缩。但在目前,电视仍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想要持续快速发展下去,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同质化只是需要解决的其中一个问题而已。解决节目同质化,报纸和杂志已经不再是电视业的学习对象,而应该从新媒体上获取经验和灵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