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浩月
韩浩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078,389
  • 关注人气:14,5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客时代,论坛仍有旺盛生命力

(2006-11-15 09:35:55)
分类: 文化
文/韩浩月

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站,这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个BBS。如今,许多著名的论坛都迎来了她的10周年。如今,虽然博客成为网络应用的新宠,但论坛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网络论坛只是早期网民的一种休闲方式,网民交流话题多是体育、娱乐、生活、情感话题。对于时政、时事的关注,于2000年前后逐渐露出头角。一直缺乏民意表达通道的网民发现,可以互动的网络论坛,使得参与社会话题、发出自己的声音竟然如此简单。孙志刚事件的发生,让人们见识到了网络民意的力量。与其说孙志刚一人之死终结了收容遣送制度,不如说是网络民意向背左右了这个事件的最终结果。自此之后,凡是重大的不公事件,均能在网络上得到迅捷的反应,比如后来的宝马撞人案、湘潭女教师裸死案等等,可以说,网络舆论的参与,在戳穿谎言、揭示真相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虽然有了博客这个最新的载体,遮过了论坛的风头。但与博客的矫枉过正和娇柔做作相比,网络论坛仍然体现出其原始的、真实的、粗糙的且旺盛的生命力。10多年来,中文网络论坛不仅拥有了影响力巨大的专业评论平台,而且涌现出一批网络评论家。与传统媒体载体和传统时评作家不同的是,网络论坛更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网络论坛上的文字,虽然有时候感性往往要超越理性,但正是这种感性,更接近问题的本质,也更符合受众的理解和思考方式。比如宝马撞人案发生后,网络论坛的许多舆论并不单单以评论的形式出现的,诗歌、民谣、散文等等许多为网民所熟悉的文体,均被赋予了一种正义的力量,用以扶正抑恶。每当有事件发生,想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或了解大众舆论的走向,最好的去处便是网络论坛,在那里,不仅是文章,即便是回帖,也充满网民的智慧和洞察力。


报纸跟风网络现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尤其近两年来文娱方面的新闻,很多都源自论坛上的一个帖子。比如芙蓉姐姐、明星电话泄露事件、包括近期的恶搞女诗人等,都是在网络论坛形成热点后,才被报纸关注,进而引发为全国性的话题。通过网络上这些事例的发生,可以管窥到当下社会生活状态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芙蓉姐姐背后的审丑心理,明星电话泄露背后的过度追星心理,恶搞女诗人背后的大众失控狂欢,通过这些,都能看到整个社会浮躁、焦虑的一面,而网络是这种垃圾情绪的宣泄口,利用得当是娱乐,如果没有节制,难说是一件好事。所以说,网络论坛在扮演一个双刃剑的角色,一方面它在提供公众情绪宣泄出口、表达民意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未经思考、不负责任、有可能给无辜者带来伤害的言论。但我觉得,其积极意义要远大于消极意义。

随着论坛影响的扩大,论坛内容也染上了越来越浓厚的商业气息,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网络本来就是依赖眼球经济生存,商业盯上论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认为操纵、炒作,屡见不鲜了。但据我的观察,论坛只是沾染上了一些商业气息,商业并没有全面侵袭网络论坛,否则,著名的天涯在线也不会一度生存艰难了。但一些带有商业目的的炒作,的确给论坛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这种伤害体现于,让本来公信力就不强的论坛雪上加霜,日久天长,网民会本能地对炒作保持警惕和怀疑心理,最终使论坛失去大量浏览者——重要的是,炒作者并没有通过操纵论坛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利益。芙蓉姐姐走红之后,出现了所谓的网络炒手,在网站的支持下又炒什么妹妹、什么女神之类的,这些炒作除了能给网站带来一些浏览良,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包括一些事件炒作,看多了会渐渐的麻木。期待网站尤其是门户能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地让网络论坛恢复“原生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