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浩月
韩浩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079,096
  • 关注人气:14,5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兄弟》改编是对当下文化趣味粗俗化的迎合

(2006-08-26 02:03:32)
分类: 文化

文/韩浩月

余华不遗余力配合媒体推广的长篇小说《兄弟》,最近诞生出了衍生品——话剧版《兄弟》。据《文汇报》报道,目前《兄弟》的话剧剧本已经进入第二稿修改阶段,从已完成的第一稿来看,话剧故事将以小说的下半部为主,上半部李光头和宋钢父母的部分将只作为片断一闪而过。

曾长期占据畅销书排行榜的《兄弟》为出版商带来了巨大利益,当时就有人预言这本书的电影或电视剧改编或将紧随其后,趁着热度再赚一笔。这个想法实现得比想象来得要快得多,令人稍有些意外的是,旨在展现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的《兄弟》,率先被搬到了话剧舞台。

我曾以为,最适合改编《兄弟》的方式是拍摄电视连续剧,这样想的原因是,如果没有数十集的容量,很难体现出余华原著“天壤之别的两个时代中国人命运的动荡”。但没想到不尊重原著只求卖点的改编风气也延伸到了话剧身上。宋凡平与李兰的恋情、李光头和宋钢的友情,不仅体现了艰难岁月人性的闪光点,细如利刃的描写也让无数读者内心震颤,但这些最能体现作家功力也最被读者认同的故事被舍弃了,那么我们看看话剧版的《兄弟》究竟打算讲什么。

报道称,话剧开场便是李光头已成为富翁,坐在镀金马桶上回忆前半生。然后依次是李光头追求林红、林红嫁给宋钢、李光头结扎并致富、李光头宋钢兄弟反目——这样下来,故事讲清楚是没问题的,对观众也能造成一定的吸引力,只是我怀疑,没有了上部对宋钢兄弟苦难生活描写作为铺垫,没有了过去那个独特年代的背景作为映衬,直接将故事植入当下(包括韩剧、超女、梦想中国的出现),这场戏看下来,究竟会是场话剧还是场闹剧?

尽管余华对《兄弟》下部有诸多的辩护之词,也有评论认为余华是有意识的采用无节制书写来表现这个时代的荒谬,但这不能避免《兄弟》下部的败笔之处屡屡出现,“处美人”大赛和宋钢卖丰乳霜等情节的冗长叙述更被评论认为有“注水”嫌疑。在话剧版本中,宋钢卖丰乳霜等过于荒诞的情节被删除掉了,“处美人大赛”也改成了“醋美人大赛”,这说明,改编者对这些情节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之所以舍上部之厚重与沉痛而取下部之杂乱与轻浮,恐怕仍是对当下文化趣味粗俗化的一种迎合。

在以前,话剧是一种阳春白雪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陷入低谷久久沉寂之后,突然某一天变得市场化起来,要么走极端先锋,吸引小众群体,要么招呼一堆影视明星,在舞台上狠命地闹腾,表面上看关注话剧的人多了,票房也上去了,但优秀的新话剧作品仍然凤毛麟角。先锋话剧暂不论,那种以降低趣味迎合观众的话剧,是靠明星效应和小品式表演取得了一些收益,但这种融合了庸俗电视剧、无聊小品、肤浅时尚以及恶俗流行为一身的话剧还算话剧吗?只能说是个“四不像。”

本来《兄弟》下部的故事背景就已经离我们够近的了,但话剧版似乎还没满足,为了寻找所谓的“贴身感”生硬地将眼下的流行符号插了进去,不晓得最终上演的话剧会如何使用这些符号,但如果想象一下,李光头和林红躺在床上,突然谈起了超级女声的总决选,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喷饭的事情。在把时尚元素加入到本与时尚无关的《兄弟》话剧版本中,编剧算是和余华找到了共同语言,但他们也许并不了解,对现代生活过度的粗鄙化解读,并非是一条讨巧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